• 引岗渠的日记>>《个人日记》

  • 1107----曾国藩:视恼怒如蝮蛇-肝病就会慢慢减轻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劝导沅弟不要受别处克城的影像,把万事看空,不要恼怒,肝病就会慢慢地减轻。

    原文摘录:

    其时适闻初六常州克复、初八丹阳克复之信,正深欣慰,而弟信中有云肝病已深,痼疾已成,逢人辄怒[1],

  • 1083----曾国藩反复嘱咐主持家业的澄弟要注意节俭

    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澄弟写信,说明由奢变俭是很难的,要求他时时在俭字上用功,牢记有减无增四字。

    原文摘录:

    俭之一字,弟言时时用功,极慰极慰,然此事殊不易易[1]。由既奢之后而返之于俭,若登天然。即如雇夫赴县,昔

  • 1070----曾国藩:勤俭是根本

    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澄弟写信,说明自己不想给家里多寄银子,是怕老辈奢侈,后辈骄纵。我们都不很俭,子侄们更是眼大口大,只怕以后难以挽回,须时时留心提醒。

    原文摘录: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 1047----曾国藩:成大事多在天意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嘱咐他成大事多在天意,莫违天意,胸怀淡泊,围攻金陵,勿求速效。

    原文摘录: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1]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此次军务,如

  • 1025----曾国藩:要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

    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劝导他应从畏慎二字上痛下功夫,要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不要一味倔强,意气用事。

    原文摘录:

    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始知自己本领平常之至。昔年

  • 1001----曾国藩: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谈论胆识与才能、人谋与天意的关系。提出办大事以胆识为主,才能为辅;成大事人力与天意各占一半。劝他应稳步图谋攻克南京,不可操之过急。

    原文摘录:

    凡办大事

  • 989----曾国藩:高官一言关乎他人荣辱

    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告诫他,权位都在我们手里,一句话说得对与不对,就关系到他人的荣辱得失,你的性格爽快,最好不要急于发表意见。

    原文摘录:

    权位所在[1],一言之是非[2],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3]。弟性爽快,不宜发

  • 970----曾国藩:合围金陵-必须断绝其航运接济

    同治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嘱咐他千方百计断绝对南京城内太平军的一切接济。

    原文摘录:

    合围之道,总以断水中接济为第一义。百余里之城,数十万之贼,断非肩挑路运所能养活。从前有红单船接济,有洋船接济,今九伏洲既克,二

  • 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石达开在大渡河补俘,随后被押至成都杀害。

    石达开(1831年-1863年),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太平军及民众尊为“义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

  • 935----曾国藩:做人应有豁达光明的胸怀和恬淡冲融的情趣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围攻金陵的沅弟写信,说明做人应有豁达光明的胸怀和恬淡冲融的情趣,从历史文人说到远古的舜禹。认为古代的圣贤豪杰,文人才士都有豁达的胸襟,然后才可以做到恬淡无为。告诫沅弟处在功利场中,一方面要努力治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