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选注7封)--曾国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劳绩在臣-福祚在国

发布时间:2013-11-22 08:23 阅读量:460 日记本:《个人日记》

1070----曾国藩:勤俭是根本

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澄弟写信,说明自己不想给家里多寄银子,是怕老辈奢侈,后辈骄纵。我们都不很俭,子侄们更是眼大口大,只怕以后难以挽回,须时时留心提醒。

原文摘录: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1],后来恐难挽回。弟须时时留心。

注解:

[1]、看大眼吃大口:意为生活上要求标准太高。

1071----曾国藩:用人要听取多方面意见

同治三年正月十七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告诉他用人是非常难的事,能够全面地听取意见,也是不容易的事,这全靠自己见多识广,深思熟虑,心中有数。

原文摘录:

惟用人极难,听言亦殊不易,全赖见多识广,熟思审处,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

1072----曾国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劳绩在臣-福祚在国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三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告诉他南京有克复的希望,希望他谦虚自诫,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劳绩在臣,福祚在国的道理。

原文摘录:

城事果有可望[1],大慰大慰。此皆圣朝之福,绝非吾辈为臣子者所能为力。不特[2]余之并未身临前敌者不敢涉一毫矜张[3]之念,即弟备尝艰苦,亦须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劳绩在臣,福祚[4]在国之义。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5]之意,存一盛名难副成功难居之意。蕴蓄于方寸者既深,则侥幸克城之日,自有一段谦光见于面而盎于背[6]。至要至要。

注解:

[1]、城事果有可望:指金陵果然有克复的希望。

[2]、不特:不但。

[3]、矜(jin)张:骄傲自夸。矜:自尊自大。张:夸大。

[4]、祚(zuo):赐福。

[5]、与:参与。

[6]、自有一段谦光见于面而盎于背:自己脸上要有一股谦虚的光芒而且洋溢在各处。背:背面。

1074----曾国藩:胸怀淡薄和平-不求富贵功名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教导他要胸怀淡薄和平,不求富贵功名。

原文摘录:

弟近来气象[1]极好,胸襟必能自养其淡定之天[2],而后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3]。……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余近年专在此处下功夫,愿与我弟交勉之[4]。

注解:

[1]、气象:此指身体情况。

[2]、自养其淡定之天:自养淡泊宁静的天性。

[3]、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表现在外表的有一股和平光明磊落的风范。发:表现。段:部分。虚:洞孔。

[4]、交勉之:在这方面要相互勉励。交:相互。之:这。

1075----曾国藩:金陵合围已成-警惕敌人拼命决战

同治三年二月初二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嘱咐他金陵决战在即,要加倍小心。

原文摘录:

初一日接二十五申刻信,知金陵业成合围,只空后湖一段,大致不能以全股冲出,贻患它处[1],且喜且惧。喜者喜弟之苦心经营,渐有蒇事[2]之望;惧者惧穷寇拼命决战,如黄河将合龙之际,恐大溜冲决走扫也[3]。望弟加倍小心,竟此大功。

注解:

[1]、贻患它处:遗留下祸根患及它处。

[2]、蒇(chan)事:完成这件事。

[3]、恐大溜冲决走扫也:恐怕大水的主流冲刷决口把一切东西扫走。走扫:扫走,形容冲刷的干净。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

1078----曾国藩:开始考虑克复金陵后裁军

同治三年二月十一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商量克复金陵以后,军队的安置情况。

原文摘录:

金陵果克[1],弟之部曲[2]断不能全数遣散。一则江西是管辖之境,湖南是桑梓之邦,必派劲旅防御保全。二则四五万人同时遣散,必无许多银钱。而坐轿者愿息,抬轿者不肯,其中又有许多人情物理层次曲折。勇退是吾兄弟一定之理,而退之中次序不可凌乱,痕迹不可太露.待兄弟相见,着着商定,再行办理。

注解:

[1]、果克:如果克复。

[2]、部曲:部分。曲:局部。

1079----曾国藩屡教家人崇俭习劳

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澄弟写信,说明我之所以教育家人崇尚节俭坚持劳动,原因是艰苦能使筋骨渐强,娇生惯养则使身体更加衰弱。你认为对不对呢?

原文摘录:

吾所以屡教家人崇俭习劳,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老弟以为然否?

8月26日--(选注7封)--曾国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劳绩在臣-福祚在国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