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选注4封)--曾国藩:金陵克复在即-如同“大丹将成-众魔环伺”
1083----曾国藩反复嘱咐主持家业的澄弟要注意节俭
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澄弟写信,说明由奢变俭是很难的,要求他时时在俭字上用功,牢记有减无增四字。
原文摘录:
俭之一字,弟言时时用功,极慰极慰,然此事殊不易易[1]。由既奢之后而返之于俭,若登天然。即如雇夫赴县,昔年仅轿夫二名,挑夫一名,今已增至十余名。欲挽回仅用七八名且不可得,况挽至三四名乎?随处留心,牢记有减无增四字,便极好耳。
注解:
[1]、易易:容易改变。
1088----曾国藩: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同治三年三月十二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嘱咐他金陵克复在即,又有杭州克复的消息,你不要着急,要遵循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和尽其在我听其在天的思想就行了。
原文摘录:
接初七夜一缄[1],欣悉[2]句容克复,从此城贼冲出益[3]无停足之地,当不至贻患他方[4],至以为慰[5]。弟增十六小垒,开数处地道,自因[6]急求奏功,多方谋之。闻杭城[7]克复之信,想弟亦增焦灼,求效之心尤迫于星火。惟[8]此等大事,实有天意与国运为之主,特[9]非吾辈所能为力、所能自主者。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尽其在我者而已[10]。
注解:
[1]、一缄:一封书信。
[2]、欣悉:高兴地知道。
[3]、益:更;更加。
[4]、贻患他方:遗留下祸根患及他处。
[5]、至以为慰:因此极为快慰。
[6]、自因:自然是因为。
[7]、杭城:杭州城。
[8]、惟:只;只有。
[9]、特:独。
[10]、尽其在我者而已:全在自己尽力去做罢了。其: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或命令。
1103----曾国藩:人人皆望金陵之速克-吾独不期其速-而期其稳
同治三年四月初六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嘱咐他金陵克复在即,太平军必然前来救援,我军必须蓄养锐气准备应战。不要急于求成,金陵和别的城市不一样,必须稳慎图谋,养精蓄锐以等待最后时机。
原文摘录:
湖州、丹阳既皆未克,则鲍军未可轻动,而浙江群逆亦必由东坝、丹阳等处援救金陵。特此飞函商吾弟,细告彭、刘、萧、张诸将蓄养锐气,专为前打城贼后御援贼之用,断不可因地道将成,竭力猛攻,致多损锐,反不能力破援贼也。千嘱千嘱!好事多磨,自古而然。即东坝疏失,鲍军小挫,亦未始非意中或有之事[1]。虽有其事,而弟军仍安如泰山,乃为铁汉。
自苏杭克复,人人皆望金陵之速克。吾独不期其速,而期其稳,故发信数十次,总戒弟之欲速。盖深知洪逆非诸贼可比,金陵非他城可比也。此等处吾兄弟须有定识定力[2],望老弟巍然不动,井然不紊。将克未克之际,必有一番大风波。吾弟若破地道,且待大风波经过之后再行动手,实为不晚。吾所虑者,一恐弟求速效而焦灼生病,一恐各营猛攻地道,多损精锐而无以[3]御援贼耳[4]。弟其体[5]我此意,稳慎图之。
注解:
[1]、亦未始非意中或有之事:也不是没有意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未始:不是。或:也许;或许。
[2]、定识定力:坚定的思想百折不挠的意志。
[3]、无以:没有用来。
[4]、耳:语气词,表示肯定。
[5]、其体:如果体会到。
1105----曾国藩:金陵克复在即-如“大丹将成-众魔环伺”
同治三年四月初九日,曾国藩在安庆衙署给沅弟写信,告诉他目前的天时人事,还不具备迅速克复南京的条件,不必着急装火药轰陷城墙。时局艰难,兄弟二人必须用小心安命、埋头任事两句话互相勉励。我的忧虑心情和对你苦口婆心的劝说你要谅解。
原文摘录:
今日天雨如注,气象阴森,寒似深秋,实为焦灼,想老弟亦同此愁闷。然事至今日,惟有小心安命[1]、埋头任事二语兄弟互相勖勉[2],舍此更无立脚之处。据窦兰泉云,大丹将成,众魔环伺[3],必思所以败之[4]。……
弟所挖地道,如于四月告成,不宜于四月装药轰发。吾观天时人事,似非于月内遽[5]获大捷者。危心苦口[6],弟其亮之[7]。
注解:
[1]、惟有小心安命:只有小心工作生活。安命即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2]、勖(xu)勉:勉励。
[3]、环伺:在周围侦察。
[4]、必思所以败之:所以必然想法毁坏你要成的事。。
[5]、遽:就。
[6]、危心苦口:危惧的心情苦口婆心地劝说。
[7]、弟其亮之:希望弟弟谅解这个问题。其: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或命令。之:代词“这个”
8月27日(选注4封)--曾国藩:金陵克复在即-如同“大丹将成-众魔环伺”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