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菊人的日记>>《个人日记》
前几天在公园晨练时,遇上了一个主动搭讪的老头,他自报家门,说是亚圣的72世孙,我便以72名之。他比我小11岁,身体很棒,一身白绸子练功服,若再添上三绺胡须,便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气派。我们边走边谈。他本来脚步很健,为了迁就我,故意放慢了脚步。他问我的退休金是多少。我本来对一见面就提钱的话题很反感,但为
2011-12-11 阅读1339次提起曾经风云一时的中国第二号伟大人物林副统帅,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没有谁能够忘记他的,因为当年要每日三遍地恭祝他“身体健康,永远健康!”那真是“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他权倾朝野,炙手可热。不过,那只是表面风光。“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自从1971.9.13叛逃未遂,折戟沉沙(其所乘三叉戟飞机坠
2011-11-28 阅读2088次···· 宵,夜也;宵小者,畏惧光明、昼伏夜出之鼠辈也。也泛指心术不正、行为龌龊之小人。梁上君子、穿窬之徒属于“干技术活”的专业人士,姑且不论,本文专为小人画像。
小人之小,小在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心理阴暗。在他们的心目中,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无利不早起”。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从自私自利出
2011-11-23 阅读1631次最近从媒体宣传中得知,各大网站奉命开会研究行业自律,其中就提到要“清除不良信息”。
清除不良信息是一件大好事,此举能够扫除垃圾净化网络,网民受益。我自然衷心拥护。不过,我对他们的举措却不敢苟同。他们只着眼于动手术,而不求根本解决,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为了更有效地清除不良信息,我想谈谈一得之见
2011-11-13 阅读1458次这是一个真实的悲惨事件,发生在苏北某农村小街上。“文革”中的1974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有两只公鸡在斗架,鸡的主人是对门邻居,住路北的姓王,住路南的姓杨。王家的公鸡斗败了,落荒而逃;杨家的鸡穷追不舍。这时惊动了王家七八岁的小男孩。为了保护自己的鸡,小男孩拿着竹竿撵打杨家的鸡。杨家的女主人出来喝止小
2011-11-09 阅读2225次子产(?——公元前522)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新郑人。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与孔子同时代,年长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经过郑国时,曽拜访子产,言谈甚欢。子产过世后,孔子痛悼,称赞他为“古之遗爱”,意思是子产具有古代贤人仁政爱民的遗风。
公元前554年,子产任郑国卿,前543
2011-11-02 阅读2695次我有一个读书不求甚解的坏毛病,比如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只粗会其意,也经常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却未深究是谁人所作,整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近日偶翻唐诗,始知乃中唐著名诗人元稹所作,题为《离思》,是一首七绝,内容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2011-10-30 阅读3403次我在网友的博文里看到,温总理在五四青年节这天,在北大与学生们座谈时,有学生问,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讲假话、听假话。温总理回答说,这个原因很复杂,概括起来两句话:就是封建余孽,文革流毒。我认为这话讲得既精辟又深刻。我想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内容,就在网上“百度一下”,结果很失望:不但没有找到这两句话,连
2011-10-20 阅读2639次我出生在邳北荒僻小村中一户贫苦的农家。在我阅世之前,父母已艰难地养活着三男一女,我的出生,又添了一张嘴,无异于给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只身到浦口码头出苦力,扛大包。在我虚岁五岁那年,父亲身染恶痢,无钱医治,竟客死异乡。人亡导致了家破。为了运回父亲的灵柩,家里将我和三哥卖于他人为子。从此开
2011-10-18 阅读1677次我提出这个“不吉利”的问题,可能有人认为我自感末日将临,为自身计而提出来的吧?这质疑也对也不对。 我今年虽然已届八十,但健康状况尚可,生活正常,每天还能到附近公园晨练一小时,没有快要死的征兆。其实我对死亡并无恐惧感,并且希望早些死,“生而何欢,死而和惧”?早死早解脱:死了为社会减少一份消费,为家庭
2011-10-06 阅读2207次- 上一页 第一页 6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