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重阳节,深秋天冷了,河里养的菱角秧子开始腐烂沉入水底。何谓起菱塘?也许已鲜为人知了。所谓起菱塘,就是在霜降以后,在菱塘围网捕鱼。无论是大小河浜,只要养菱角,水面上有植物生长就有昆虫寄生,昆虫是上好的鱼食,河里养菱给鱼儿带来了丰富的食料,而且鱼儿也爱食菱花,所以菱塘自然就成了鱼的乐园。秋末虽然菱秧
2016-11-07 16:15桃花山北有一座不起眼的小镇,即藕塘。顾名思义,藕塘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相传远古时候,这里遍植莲藕,春日荷叶碧连天,夏日荷花别样红。不知从何时起,藕塘空有其名了。自从建了新街,拆了老桥后,随着商店集市的搬迁,老街成了一条冷清寂寞的弄堂。老街虽早已洗净铅华,但往昔热闹街景的深切印痕,难以在我心灵抹去。
2016-11-04 16:52从前,江南水乡的草屋冬暖夏凉,从那一排排草屋组成的村落,本地人一看便知,住草屋的人家大多是外地逃荒来锡的。老无锡由于家庭人口多或经济拮据盖不起瓦屋,所以也有住草屋的,我家就一半是瓦屋,一半是草屋,在村上很显眼,人们一看便知,我家的家境不好。
我家的那间瓦屋,面积总共约有三四十平方米,而且还一隔为
2016-11-04 16:50踏上故乡的土地,浓浓的乡情扑面而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灰色的老村巷,尽管已破败不堪,但老村巷在心中的印像,总是那么古朴迷人,魂牵梦萦。
村东头第二排是我家的老房子,一间面积不大的老式平方,房后的院子里银杏、桂花、腊梅等窜出围墙,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西面紧靠我家老屋的是显眼的大屋,青灰色的马头墙鹤立
2016-11-04 16:48大城市的发展步伐正在日益加快,故乡那片沃土已被列入城市开发蓝图,乡间农人的房子都要被拆,农人们都将像城里居民那样集中住进公寓楼。
我家的老房子是平房,面积不大,在村里很不起眼,但那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家呀,对老房子的那种依恋,实难言表。在老房子里度过的岁月,记忆里难以抹去。常言道:金窝窝,银窝窝,不
2016-11-01 16:41野菊花,江南山野里的寻常一物,它喜欢生在池塘小河边,山水的灵气滋养着它们。野菊花不畏寒暑,不怕旱涝,不嫌土地贫瘠,生得蓬勃旺盛,年年生生不息。深秋时节,野菊花盛开时,一丛丛一片片,在秋阳的抚煦下,金灿灿花团锦簇的野菊花芳香四溢,令人陶醉。台湾歌手高凌风的一首《野菊花》,曾唱遍海峡两岸及大江南北,那脍
2016-10-31 10:17大规模的拆迁旋风席卷我的故乡,江南小镇的一个自然村已成孤岛,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祖辈辈都在那里繁衍生息,人们耕种着那片黑土地,黑土地下安眠着人们的祖先。小村里由新老房子和自然草木组成的水墨江南,即将永远消失,与故土难舍难分,有一种失落感萦绕在我的心头,那必竟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啊。
历尽风雨沧桑的
2016-10-31 10:15记忆里,从前江南的冬天也十分寒冷,尤其是在乡村里,漫长的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
地,那种难熬的感觉,至今想起仍让人有点后怕。因此在那时,棉帽、棉衣裤、棉鞋是人们
抵御寒冬的必备之物。在江南一带,乡民们冬季也有不穿棉鞋而喜欢穿蒲鞋的,蒲鞋是用香
蒲草编织而成,如在编织时再加进洁白如棉柔软如丝的
2016-10-31 10:13乡土,是那么亲切;乡土情,是那么难以割舍。丝丝缕缕,一景一物,深深刻在心里。
乡下老宅门前的木槿篱笆,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篱内圈着新绿的蔬菜,有叶菜和果菜。一年四季,蔬菜品种换了一茬又一茬,天天吃新鲜,那是名副其实的农家乐。这木槿篱笆,还是数十年前母亲在世时栽培起来的,看到那篱笆,就会情不自禁地
2016-10-29 14:28几场春雨过后,缕缕暖风拂面,春天来了。在我的心中,乡下的春天更美。广袤的江南沃野上,桃红柳绿,莺飞草长,菜花金黄,置身于大地春的画卷中,令人陶醉,流连忘返。春的气息,春的馨香,春的色彩,乡下比城里更浓重,季节变换的感觉,乡下比城里要深刻得多。
放飞心情下乡踏青,踏上乡土那一刻,我有如释重负之感。
2016-10-29 14:22-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