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夏至这一天,从前乡间的那些习俗,如称人、吃麦饭、女子头上戴枣花,也许已鲜为人知了。

    夏至之所以称人,据说男女老少在这一天称了体重后,高温酷暑天里不疰夏,能一夏健康保平安。因此,在昔日缺医少药的乡村里,农人们年年不忘夏至称人。称人的准备工作很简单,主要工具是一杆到梢百公斤的大称,一只大箩筐,一

  • 从古到今,千姿百态的瓦屋,是水墨江南的脊梁和精髓。如今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从乡村到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铺天盖地,那些婀娜多姿粉墙黛瓦的瓦屋纷纷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筑成的鸽子棚和火柴盒似的高楼大厦。也许不久的将来,江南的瓦屋会淡出人们的视线,这种悲哀的想像可能会变成现实。

  • 杨柳树简称柳树。柳有普通的柳,还有垂柳和曲柳。垂柳又称倒挂杨柳,是风景柳,多植于城市街道,景观河边和公园池旁。那细细长长的柳丝垂下丈余,随风飘拂,给人热情和温柔之感。

    从前,农人有句口头禅叫做:“家有十棵柳,烧柴不用愁。”可见农人和柳树的亲密关系。还有一说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 在江南,人们爱喝乡土茶。从前一到夏天,俭朴的农人们便就地取材,用乡土茶消暑解渴。初夏割麦季节,天气炎热,乡间农人喜欢肩挑手提乡土茶,并带上几只大碗当茶杯,将茶水放在田边地头,劳作之余口干舌燥之时,喝上两碗茶,顿觉神清气爽,止渴解暑。暑伏天里,农人家家户户更离不开乡土茶了,上午早早地冲泡上一大缸盆茶,

  • 在我家乡锡西,从小就听说这么一句话,叫做: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吃则就去游惠山。惠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锡惠公园倚山而建,它是一座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大公园。

    名闻天下的二泉,是我最仰慕的地方。几十年来,我从孩童到少年,从少年到成人,每次游锡惠公园,二泉是必到之处。那美妙的《二泉映月》在耳边萦回,

  • 大姐很苦,她生在旧社会,是文盲。她从小就懂得替父母分忧,跟着父亲下田劳作,学做各种农活,为母亲分担家务,赵顾弟弟妹妹们。父亲把大姐当男孩看待,凡男人干的农活,也都让她慢慢学着干,她任老任怨,从不叫声苦,因此父母都很喜欢她。从我懂事起,就看到打劫整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没有空闲的时候。农忙时,她跟着父亲

  • 江南的河塘里,原本生长着一种不起眼的小鱼,这种野生鱼无锡人叫土婆,也有叫土虎的。苏州人称其为塘鱧鱼,苏北人叫虎头鲨。土婆鱼还有叫菜花鱼、土布鱼、土鮒鱼、四不象、内趴锥、呆鱼、癞蛤蟆鱼、火头鲨等。土婆鱼全身乌黑,不过五寸的身段,一个大头就占了近三分之一,一张大嘴布满锯齿状的细牙,生性凶猛,以小鱼小虾为

  • 在我家乡锡西,从小就听说这么一句话,叫做: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吃则就去游惠山。惠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锡惠公园倚山而建,它是一座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大公园。

    名闻天下的二泉,是我最仰慕的地方。几十年来,我从孩童到少年,从少年到成人,每次游锡惠公园,二泉是必到之处。那美妙的《二泉映月》在耳边萦回,

  • 在我家乡锡西,从小就听说这么一句话,叫做: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吃则就去游惠山。惠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锡惠公园倚山而建,它是一座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大公园。

    名闻天下的二泉,是我最仰慕的地方。几十年来,我从孩童到少年,从少年到成人,每次游锡惠公园,二泉是必到之处。那美妙的《二泉映月》在耳边萦回,

  • 公孙树,顾名思义,就是爷爷种树,孙子吃果。公孙树,即银杏,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树种。在乡下我的老家,有两棵树龄40余年的银杏,门前是一棵雌树,园内是一棵雄树,间隔不过20米,如夫妻成双成对形影不离。这是我年逾花甲的大哥年轻时种植的,如今枝繁叶茂,雌树年年硕果累累,从小就与花木结缘的大哥视它们为掌上明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