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缘分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四十六
我笔下的铁三角,并非一般爱情作品中的男女间的三角恋爱,也不是我故弄噱头,而是名副其实的异姓三兄弟之间近七十年的情谊。这三兄弟是:老大高士宽、老二任继春、老三郑德忱。起初的铁三角,是指我们三家住的位置成正三角形:任继春家在南,属A角;我家
2018-11-30 09:21老伴的手——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四十五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四十五
郑德忱
如今,时兴什么“黄段子”,其中有这样一段,实在堵胸口:“握着小姐的手,浑身都颤抖,好象回到十八九。握着老伴的手,好象左手握右手,什么感觉也没有。”果真如此吗?我敢说,杜撰这段顺口溜的,
2018-11-23 14:20永 远 的 雁 阵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四十四
秋天来了,
天气凉了,
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
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
排成一字就要一心一意,
排成人字就要互相支撑……
儿时,每当我看见雁群南飞,便会仰望高天,背诵从课本里学到的儿歌。
2018-11-15 14:25二嫂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四十三
因了郑景龙的媳妇英子在辽化治好了阑尾炎,我成了郑家热心办事的好人。于是,在1988年开春,景龙的父亲郑德安二哥又带着二嫂来看病来了。二嫂闹眼病已经有几年了。两眼红肿得像桃子,长满了眼屎挣不开,眼睛越睁越疼。二哥给二嫂买了不少眼药,结果越上越厉
2018-11-06 14:20二哥大——偏口鱼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四十二
大耗子胞弟郑德安二哥,是郑氏家族中德字辈的二哥大,孩子们都叫他二大大。幼年时因患疳病,引起口腔溃烂,左边嘴上下嘴唇长在一起,形成一个小而偏的小嘴儿,故绰号偏口鱼。二哥虽无大哥的大高个儿,但人长得也蛮帅气,两只清亮的大眼,高高的鼻梁
2018-11-02 15:15大哥大——大耗子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四十一
大耗子,本名郑德全,是郑氏家族中德字辈最年长的,比我父亲还大两岁,是“德”字辈兄弟的大哥大。大耗子个高眼大,看人时眼珠一轮白多黑少,给人傲视一切之感。大耗子没读过书,却能熟背《红楼梦》所有诗词曲赋。大嫂阎氏,人称阎婆媳。阎婆媳是童
2018-11-01 15:18傻 表 叔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四十
在我们镇上,提起傻表叔曹广会,其知名度远远高于镇长。镇长走马灯似的三年两载一换,平头百姓对他自然没什么印象。再说了,庄稼人自个儿种自个儿的地,认不认识镇长没啥关系。
傻表叔是我三姑奶唯一的儿子,自小聪明顽皮,长得挺帅。养儿像娘舅,听父
2018-10-23 16:18平常一段歌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九
这个故事是我的叔伯三大舅哥家发生的真实故事。
陈家三老太太要“抬床”啦!一大早,东邻西舍和本族人便被惊动到三老太太家。大家赶忙给她穿好寿衣,把她抬到寿床上。在农村,把病危的人抬到寿床上,叫“抬床”,死在炕上是不吉利的。然而,三老太太
2018-10-15 09:53望儿山,那个古老的传说哟……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八
每当回老家熊岳城,经过望儿山下,望着大钟形的山和山顶人影般砖塔的时候,我便会想起妈妈一遍又一遍给我讲的那个古老的传说,想起讲故事的妈妈,还有妈妈的妈妈……
妈妈的妈妈家就住在望儿山下的朴家沟。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姥姥
2018-10-10 16:41女 红 样 夹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七
在我家的衣柜里,至今还珍藏着母亲的一件遗物——女红样夹。这是母亲过世后,在清理遗物时,父亲点头让我保管的。这是牛皮纸做衬,外面糊着蓝格家织土布的夹子。夹子共三折,折合后约六寸宽,一尺长,每一折里分别夹着不同类别的女红纸样儿。
第
2018-10-03 15:43-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