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母文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六
呜呼,慈母与吾侪诀别三十载矣!
一九八八年二月廿一,是您的第六十三个生日。过完生日,您便为治病离家赴沈。上元离家,白雪皑皑;遗体归来,槐花飘飘。今逢母亲节,凄风呜咽,苦雨淅沥。槐林有情,为您披素;苍天含悲,因您泣下。
妈,您知道儿与
2018-09-26 14:59父亲二十五年祭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五
俗话说,人活着没有日子,人死了就有日子了。今天是父亲节,屈指算来,您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爹,您知道这二十五年我们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了吗?你和妈静静地在地下睡了二十五年,可人间却跨越了两个世纪呀!妈妈去世以后,我曾写了系列纪念
2018-09-20 10:07永远还不上的酒债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四
俗话说,老丈母娘是鸡蛋篓子,老丈人是酒篓子,此话不假。我每次到岳父家,岳母总是给我做清水水荷包鸡蛋吃,岳父总是把家里最好的酒拿出来给我喝。可岳父却从未在我家喝过我买的酒。每当想到酒,我便觉得愧对他老人家,欠了他今生永远还不上的酒债
2018-09-03 09:10我 姑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三
我姑郑素珍,姐妹四个排行老大。可我们从来不管她叫大姑,都热热乎乎亲亲切切我姑我姑地叫,生怕被别谁抢了去。
我姑长得漂亮,年老了也不丑,大而亮的眼睛,一头自然卷曲的头发,她说这叫气死烫发的。不少人说我像我姑,因我也是羊毛头发。可我姑命不
2018-08-28 10:06火 锅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二
我家有一只锡壳铜心的老火锅。若问它有多大岁数,很难说清。我家住在九垄地满族镇镶红旗满族村。解放前,村里有一户姓那的财主,据说是那拉氏的后代。土改那年分浮财的时候,在城里饭庄当跑堂的伯父,绫罗绸缎他不要,单单抱了这只老火锅回来。
火锅是
2018-08-22 10:37亮 眼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一
我有一双大而亮的眼睛,这可不是王婆卖瓜,不信你问我爱人。我和爱人搞对象时,我是个穷小子,我问她看中我啥了,她说就看中我这双眼睛了。有一回,我给学生布置作文,写《我的老师》,没想到写的大多是我。在肖像描写时,许多学生用了“炯炯有神”之类的词儿
2018-08-18 09:41山东黄县寻根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三十
《镶红旗村志》出版了,算是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也给父老乡亲交上了一份答卷,也是我在花甲之年献给家乡母亲的一份孝心。国有国史,地有方志,族有宗谱。国无史无以知兴替,地无志无以明沿革,族无谱无以寻本源。也许,一百年、二百年乃至更多年以后,镶
2018-08-15 10:05落日烽火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二十八
大海涌动着铁水般的殷红,与大海相接的西天高悬着橙紫色的巨大帷幕。残阳如血,从斑驳的云隙中汩汩流泻。在大红大紫的背景中,仙人岛墩台山清晰地勾勒出锄板状的剪影,锄板是山,上面装锄钩的铁卯便是烽火台。
随着足步的运动,观察角度的变化,一个前
2018-08-11 19:32生命的谎言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二十七
她叫孟玉华。1956年,我和她一起上小学,当时她叫孟翠华。她个子虽不高,却是班里的筐帽。在我的记忆中,她头上扎着两条羊角刷子,走路时,那羊角刷一颤一颤的。白净的脸上,有一对大眼睛,眼珠儿叽哩骨碌的,人都说女孩眼珠儿灵活肯定聪明,果真如此
2018-08-11 19:30野 浴
——长篇纪实文学《我们这一辈》连载之二十六
响水河自东向西流进渤海,哗哗啦啦一年四季响个不停,故名。响水河入海口处回溯十余里有个温泉村,温泉村有全国著名的温泉疗养院,疗养院接待过从中央到地方的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官员和社会名人。平民百姓是享受不到疗养待遇的,但他们却免费享受着大自然赐
2018-08-07 15:56-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