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说《论语》·连载357

    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白话)子夏说:“人的德行,大处不可以逾越界限,小处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张说)大德小德,大节小节,换成现代语言,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这句

  • 张说《论语》·连载356

    19.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注释——文:文饰,掩饰。)

    (白话)子夏说:“小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去掩饰。”

    (张说)文过饰非未必是小人的专利。应该补充一下:大多给人君子印象的人,犯了错第一时间也是推诿,很少有人先检查自己的。其实,严格说,推诿过错乃

  • 张说《论语》·连载355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笃志:坚定志向。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白话)子夏说:“学习广博的知识而坚守志向,到近处去发问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张说)博学:广泛地学,不要有所学,有所不学。笃志:有主见,不

  • 张说《论语》·连载354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释——小道:指某方面的技能、手艺,如古代所谓的农、圃、医、乐、百工等。泥(nì):拘泥,不通达。)

    (张说)子夏说:“虽然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想靠它成就远大的事业恐怕行不通

  • 张说《论语》·连载353

    《论语》第十九部分“子张”

    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注释——致命:奉献生命。)

    (白话)子张说:“士人遇见国家危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到有利益可得,能考虑是不是合乎道义,祭祀时非常恭敬严肃,临丧时神情悲哀,

  • 张说《论语》·连载352

    18.9,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注释——大师挚:名叫挚的乐师。适:到,往。亚饭:周朝制度,天子诸侯吃饭时要奏乐,亚饭是第二次吃饭时奏乐的乐师,三饭、四饭类推。干、缭、缺:都是乐师的名字。

  • 张说《论语》·连载351

    18.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注释——逸民:隐退不仕的人。虞

  • 张说《论语》·连载350

    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 张说《论语》·连载349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接舆(yú):迎面遇着孔子的车子。接,迎。舆,车。这里因为这件事而称他为接舆。辟:同“避”,躲避。){

  • 张说《论语》·连载348

    18.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白话)齐景公接待孔子后,说:“如果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我做不到。我会用次于季氏而高于孟氏之礼来对待孔子。”后来齐景公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