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生

    当我接到同学从母校寄来的请柬,约我参加毕业二十年同学会时,心里不由一愣:毕业都二十年啦?仔细算来,可不,从1982到2002,整整二十年了。我这才理解为什么古人要选“弹指一挥”、“恍如隔日”这类词语。

    报到那天,一进省宾馆小会议室,就感觉一股热辣辣的气流逼近,接着被人从背后紧紧地抱住了

  • 盖生

    我和炳成是116的同寝同学,炳成是个极为淳朴、又十分有意思的人。那时,他家很穷,父亲只是月薪四十几元的乡村教师,在五六个子女中他最大,所以他生活极其节俭,学习极其刻苦。每顿饭他尽量少花钱,力求从学校发的16.5元的伙食补助中节余些买书钱。他每天拼命苦读,纯用在图书馆、自习室的时间在全系也可

  • 盖生

    在这个学校,一个外来户想当个中层领导是不容易的,一般干部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留校生,一是点炮手。前者,一般在读书时就是学生干部,这样才有机会和系、学校相关领导接触,有机会表现能力,也有机会表示“进步”。专科生留校一般不能作教师,而是先当几年辅导员,或者找机会去校部机关,再找机会下派

  • 盖生

    愚公摸山

    鞠大牙是村子到得了的人物,能干,会说,就是有一个坏习惯,好耍钱,也就是赌博。有一次,他又因为耍钱被关进大队办不法分子学习班,每天除要在人监视下,在大队林场白干活外,就是政治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老三篇”,就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学习改造了将

  • 盖生

    这校园,并不属于我的母校,它是一所县属初中,哥哥曾在此就读。虽然只是一所初中,但由于它座落在一个有上百年历史,拥有几千人口的镇子上,所以在方圆几十里地面上还颇有名气。它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近百亩,虽没有高大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图书馆,却有一个柳荫四合的标准运动场,每年全公社小学生运动会都借

  • 盖生

    大皮靴是我们村苏凤起老人的宝贝,据说,那是他出劳工带回来的。那皮靴究竟啥样,我一直没见过,只听说有重要活动,譬如为儿子相亲,出远门,或者上公社开会他才穿一次。有一次在他外甥家(我的中学同学),偶然碰见老人家高兴,央求半天,才给我们讲了这大皮靴的故事。

    那是小鬼子倒台子那年(许多老人不习

  • 盖生

    诉苦也叫忆苦思甜,曾在土改斗争和抗美援朝动员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在“文革”后期,一有重要人物在政治上垮台,无论这个人在台上时是左还是右,都要毫无例外地被指控为复辟万恶旧社会的首领,叫人们“重受二遍苦,重遭二茬罪”的祸源。为彻底在民众心里打倒他,肃清其流毒,办法就是一个,忆苦思甜。由于这

  • 盖生

    中学刚毕业那几年,正好赶上水利大会战。修的是引拉工程(引拉林河水)。没赶上过战争年代,文化大革命时还小,这回算是赶上了。说实在的,一开始还真挺兴奋呢。男男女女全部扛着行李在山根撑起一大溜的帐篷,全县大约有十万人。红旗招展,人喊马嘶,纵眼望去,不见尽头。大坝宽得吓人,光坝基就有150米,再去

  • 盖生

    王三鬼是我们下放那个村子的重要人物。他本来是个聪明人,由于出身好,哥哥又是烈士,所以被惯出一身毛病。由于任性,贪玩,十多岁才上学,可没念几天书,不是打架,就是跟老师捣乱,有一次竟然在放学时又偷着跳进窗子,在老师讲台下拉了一堆屎,被抠了出来,挨老师一顿磕就不念了。但他口齿灵利,几乎有过目成诵

  • 盖生

    小抠,是小气、吝惜的意思。杜小抠本来算我一个偏亲,此人是我一个远房姑母的公公。据说解放前,他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拴成一挂车,买了十几垧地,也算是个富裕户了。但由于这家人抠得出奇,所以土改时不仅被斗得很厉害,而且还给定了个富农,其实按当时的标准只能算上中农。

    说这杜小抠家有个规矩,就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