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写得好的人很多。但在你的世界,只有你自己能写。
——题记
【一】
时间走过,留出一片空白,从点到线再至面,想不起一丁点儿的意义。改写贾樟柯的惊艳妙语,生命走到这个年岁,便注定无法再有奇迹出现,仅剩的就只有和时间做斗争的一种庸常人生。不再想什么意义不意义、什么高级不高级,吃饭就吃饭
2025-08-07 11:26【一】
日本学者石川祯浩所著的《“红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历时半年有余,成为笔者在乙巳蛇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半年前,在汗牛充栋的省厅活动室中,选择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国外汉学家常常冠以书名的奇特,更在于后记中寻根究底的阐释——把不熟悉当作优势去探究当时的人们也同样不熟悉的时代——由于已经
2025-06-18 15:50“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不仅要融入现代生活,更要赋能美好生活”,这是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单钢新在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的妙语精言,也势将成为今后非遗公文材料的常引之典。延展至整个非遗节系列活动,总有一种诗意如影随形。这表面上许是一种因丰富而带来的盛大,实质上是因追求而带来的雅致生活。{
2025-06-04 11:22慵懒有一种加速度,也常常带有一种羞耻感,像肚子上日益消散的两三腹肌、像某一天没有浑汗如雨的跑步锻炼,也像好久没有(一年、两年,甚至更久)安安静静地读完一本书。不知何年何月养成的习惯,总是让自己认为,只有读书、锻炼和一切向上的积累,才算是此时此刻对那一朝一夕的不辜负。不过,想到和做到的距离,会因时间而
2025-05-20 13:19【一】
当霞光落入齐河
映红了半边天
日出向苍穹
日落归山海
晨曦破晓
齐州塔矗立于大清河畔
大清河宛如一条银带
轻盈地穿梭于城市之间
满城绿色
将齐河这座城
装扮得生机勃勃
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摘自《齐河旅游宣传页》
近两年因从事业务
2025-04-26 11:28舌尖上的极致跳跃,非遗里的味蕾记忆,是世间滋味,亦是烟火人间。清朝学者有云:“由古溯今,惟饮食、音乐二者,越数百年则全不可知。”许是越是熟悉,也就越陌生。好似“历史知道帝王私生子,却不知道小麦的起源”,许是为弥补历史细节的缺憾,乘势非遗时代力量的东风,“山东百种非遗美食”评选才会获得超过三千万的关注
2025-04-07 14:23记忆中依稀残存着肥城桃木雕刻的如意、聂氏铜器的铜塔以及东平大宋不夜城的打铁花,转眼一年,又乘高铁向东,来到了蒲松龄的家乡淄博市淄川区。2025年3月13日至14日,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这是自己第三次参与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也是第一次沉浸式参与筹备工作。毕竟,前两次仅仅是协助局部工作事项
2025-03-20 10:25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在日照两日,天空雾蒙蒙,没有见到自名的阳光,也看不见遥远的大海。吹着海风,在人生路途中肆意涂抹,实属一种难得!
第一站是秀文斋印学博物馆,镶嵌在东港区东夷小镇之中,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秀文斋刻字印刷技艺的保护单位。门口墙面上的荣誉牌匾,“山东手造·优选日照”展示体验
2025-03-03 12:24大年初八凌晨五点半,亲一亲熟睡中宝贝闺女的脸蛋,蹑手蹑脚地关上家门。“哐”一声,不知道有没有吵醒熟睡的闺女,但却硬生生地叩响这一年“双重异乡人”的征程。就这样,属于省会打工人的新年在萧瑟冬风和候车仪式中昭示着开始。今后应该还是年复一年的出发、返程和离开!至于何时结束,恐怕不是“我想试试”,而是“我命
2025-02-24 19:55元月一日,记忆、触觉似乎仍旧滞留在2024年,各大公众号推出无数美篇,用以回顾、用以告别、用以激励勇气。“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悲观只是一个看法,乐观却是一种行动”“我们要学习,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用自己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这些都是解码2025年的锁钥,也是大众在不确定
2025-01-08 11:03-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