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是人类创造力的表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
2018-11-08 17:21终于等到这一刻,才猛然间禅悟匆匆那年的真正含义,像“佛祖拈花,迦叶一笑”,也像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瞬间。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同样在这段七年时光的起承转合中,记忆似乎与刚刚踏上这一片土地的那一秒一样苍白、窒息,最后竟忍不住怀疑这座城市算不算得上自己的“第二故乡”。或许,“
2018-05-23 12:26——考博之感
生命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沉重努力,为了不在自己眼中失落自己!
――米兰•昆德拉
怀着可有可无的心境来,又携着可无可有的心绪去,这一趟K市之行除了让穷酸的自己耗尽三百元大洋去做了三套试题,剩下的竟不经意间勾勒起对这半年历程的追忆!
三年前孤注一掷的考研教训似乎令自己一直处在永
2018-05-22 16:49短暂的一周,我从鲁西南的小县城跨入杭州、上海这两座国际大都市,又在匆匆之间重归于鲁南的农村乡土。这一路从北到南,又从南回北,向北眺黄河,向南遇长江,有繁花锦绣的城市,有红瓦青砖的乡间,更有不同时代横亘在同一景幕上的哀鸣与澎湃……
——题记
(一)
事实上,我对沪宁杭之类的特大型及大型城市
2017-08-22 16:09——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比赛之观感
“在限制中出手,只有用心方显自由”,这是自己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历史教学比赛中作为一名看客最嘲讽最无法忘怀的叹喟。最嘲讽的是自己,尤其与昨天把这类教学技能比赛当作小儿科的自己相比,不由得突兀自己的渺小与无畏。尽管自己在历史学院业已沉溺两年,
2017-05-07 23:16记忆是对情景的追溯,可真实的情景记忆却常常在时空的转换中面目全非,有的断壁残垣,有的消失殆尽,像隐匿在曲三酒馆中的那卷被郭靖看中的画卷,在平日里,它只不过是一卷不起眼的图画而已。但当记忆的漂泊大雨打湿这一卷长图时,人们方才窥探到画中风景的“曲径通幽”。而这一迷雾重重的按图索骥需要黄蓉的不时揣测,更何
2017-04-10 22:23——读《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有感
权力自古便有,并永不停歇地将人包裹、埋没、吞噬,恰如“人生来自由,却无时无刻不深处于枷锁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枷锁”无处不在,权力亦无处不在。谈及权力,人们首先想到的应是那种政治机器推动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力量,但伴随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福柯
2017-03-18 22:28《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去年刚刚去世的美国汉学家孔飞力。孔氏不是那种著作等身的学者,在三十年间,总共才出版了《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三部著作。但是,部部经典,堪称史学大家。这些经典以问题意识为出发,采取以小见大的特有写法来
2017-02-24 16:52——读《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书桌上的历史著作堆积久了,无形间,亦不觉惯养出一种挑剔的胃口,比如钟情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多个出版社“诞生”的书籍,又如特别推崇余英时、葛兆光、罗志田等名家学者,在他们身上,不仅有沉淀经年之久的史识,而且还有捕捉历史细
2017-02-23 18:55“罗辑思维”在《致所有在校的大学生:我们在找你的老师》中提道,“知识本来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物。坏老师,让活的知识死去;好老师,为死的知识赋予灵性,顺便撩拨起每一个围观者的欲望”。因此,好老师一定是这样的——受欢迎、口才一流、把厚书读薄、用不同的角度阐释一件事情……所有的界定,在理解的远方,不住地闪烁着
2017-02-17 14:45-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