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岗渠的日记>>《个人日记》

  • 上图左:谢树坤 右:胡卫平

    通过研读曾国藩的家书、日记,对曾国藩有了一个初步的概括的了解。那时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要进一步了解所想知道的东西,我和家人踏上了驰往长沙的列车,到研究曾国藩的单位和他的故居考察。在长沙受到了曾国藩故居管委会主任胡卫平的热情接待,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多交谈,他让我们

  • 《曾国藩日记》出了精华本,《曾国藩家书》更应该出精华本。1998年底,电脑进入了我的家庭,当时在县城家用电脑还很少。电脑本来是为孩子们买的,白天他们都上班去了,家里的电脑老闲着。从1999年2月21日(正月初六)开始,我在家一边学电脑,一边用电脑摘录圈点的曾国藩家书。又接触了一个新事物,挺有情趣。到

  • 四个月圈点完曾国藩家书,我觉得进度太快了,这么下去我得看多少书啊。接下来在读曾国藩日记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摘抄、注解,而且使用的是竖排八行红格旧式信笺纸,用毛笔抄写。曾国藩日记三册150万字,6个多月的时间,到1997年三月就摘抄完毕,抄了一大摞。朋友看到我抄录注解的文稿,甚为惊奇,他说这些

  • 在我读书进入佳境以后,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天上午十点多钟,忽然隐隐约约地听见邻居喊着,谢局长!有小偷!我起身到阳台上,看到许多在家的邻居们站在过道上议论,见我出来她们说,你没有看见小偷吗!我说没有啊!一个邻居说小偷爬上了凉台,向你屋里看呢!我说怎么我没有看见啊!她们说你是不是

  • 从5月13日年满55周退居二线,到9月12日圈点完曾国藩家书,历时整整四个月。在这四个月中,我由一个整天忙忙碌碌、兢兢业业的工作狂,变成了一个静坐书斋,以书为伴的书呆子,这也可能是回归了自我吧。四个月的时间,从1459封110万字的曾国藩家书中,圈点了418封中的部分内容20多万字。退居二线以后,读

  • 1451----曾国藩:五十岁以前将应看之书看毕

    曾国藩出外检阅军队,从徐州返回江南,同治十年九月十二夜,在途中给儿子纪泽写信,嘱咐他在50岁前把应该读的书读完,免得年纪老大,悔之已晚。

    原文摘录:

    余以生平学术[1]百无一成,故老年犹思[2]补救一二。尔兄弟总宜在五十以前将应看之书看毕

  • 1426----曾国藩:天津教案有关情况

    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在天津给纪泽写信,告诉他处理天津教案的情况,拟于八月二十三日处理第一批犯人,九月二十日以前处理第二批犯人。

    原文摘录:

    天津教案拟于二十三日奏结。第一批应斩凶犯现定十五人。流徒等犯二十余人。又限于九月二十日以前奏结第二

  • 1409----曾国藩:天津教案有关情况

    同治九年六月十四日,曾国藩在天津给儿子纪泽写信,告诉他为了防止外国入侵,已经调来四千军队驻守。朝廷一意主和,再调军队反而引起疑心,而且也未必能抵御敌寇。

    原文摘录:

    顷[1]已调保定丁乐山所统之四千人来此,其张秋之队暂不必调。朝廷一意主和,调兵转

  • 1407----曾国藩:天津教案棘手-遗嘱以防不测

    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廿三日天津教案发生,曾国藩时任直隶总督。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曾国藩在保定衙署给纪泽纪鸿写信,告诉他们将去天津处理教案,教案问题非常棘手,遗嘱以防不测。

    原文摘录:

    余即日前赴天津[1],查办殴毙[2]洋人

  • 1360----曾国藩: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国藩在金陵给沅弟写信,鼓励他要咬紧牙关立志,不要因暂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

    原文摘录:

    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1],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3],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4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