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亲爱的亚力克诗:

    你好!我们已经平安抵达目的地!花了24小时才到达德里,中途曾在纽约和法兰克福转机。到了德里,不知到底该乘火车还是搭便车——瑞诗凯诗在北边约150英里左右,结果我们还是决定坐火车。他们的火车真古怪!你知道人们怎么说的吗?在意大利,可以根据火车校正手表,因为总是正点。但那

  • 24

    雨彩觉得,装饰着炮塔、罗马式拱形门、甚至带着点儿哥特式建筑风味的芝加哥体育馆,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要塞而不大像会议场所;也许是因为这座建筑物的外观原是内战时期里士满[1]的监狱,后来一块砖一块砖地整体搬迁到了芝加哥。

    “阴魂不散!”她说道;当时他们六人聚集在位于16大街与沃巴什大街相交处,

  • 翻译的游击战与阵地战

    这个说法是萧乾先生提出来的。

    在翻译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译家是遇着什么就译什么,犹如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的游击队;有的则是选准一个阵地,仔细侦查,充分准备,精心部署,持续奋战。前者之中,有些人译了一两篇、一两本书以后便销声匿迹,有些人译作等身,但精品寥寥,也有人篇篇都是

  • 23

    凯西和达尔乘坐班车从密歇根大学来到了芝加哥,那天是1968年8月26日,星期天,民主党大会开幕的前一天。泰迪也在车上(凯西隐隐约约地记得在校园示威活动中见过他),于是他们交谈了起来;泰迪问他们在芝加哥住哪儿,凯西说自己家住北岸,但不会住家里,因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他和达尔听说林肯公园[1]有

  • 22

    1968年。

    “凯西,你就是个凯尔特结 [1] !”亚力克诗咯咯咯地笑着,把手中的凯尔特接递给了雨彩。凯西吸进的烟子在肺里爆了出来,因而不断地咳嗽而且咳得很厉害,淹没了门户乐队 [2] 的合唱声《人们真奇怪》。

    “你没事儿吧?”雨彩问道;她眯着眼,透过金框眼镜看过来。

    凯西点点

  • 佳译点评:Life as a Tall Girl(后附拙译)

    陈文伯先生是我素所敬仰的翻译名家,下面这篇佳译值得学习之处颇多。鄙人把学习该译作之心得公布于此,意在抛砖引玉,引起争鸣。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祈望各位同学,亮出自己的观点。下面的方括号里即为拙评。

    Life as a Tall Gi

  • 关于《另类间谍》中的一处译文

    原文(第2章、32章):

    “Until death do us part.”

    初稿:

    “永不分开,除非死亡!”

    1校&2校:

    “相爱永远,至死不渝!”

    终稿:

    “永不分手,除非死亡!”

    二战前夕,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已成风急潮涌

  • 小说译文的声音节奏之美

    说起诗歌、辞赋的音乐美,同学们都熟悉;散文、小说呢?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有一文,名为《散文的声音节奏》,其中说到写文章讲究声音节奏,是古文的优良传统,现代优秀的作家这方面也很讲究。朱先生举例说:

    相传欧阳公作《画锦堂记》已经把稿子交给来求的人,而那人回去已经走得

  • 11

    达尔醒来,发现自己盖着厚厚的被子,既温暖又让人还想睡去;环视周围,只觉得整洁干净,舒适宜人:硬木的地板,华丽的墙纸——其实没有这些也能过得很好;哦,茜茜说过(语气颇为得意),她有三个卧室,还有一个整间的地下室[1];但这家里似乎既没孩子也没宠物。

    茜茜背对着达尔,尚未睡醒;达尔静静地躺

  • 10

    切罗基酒吧掩藏于席勒公园 [1] 的郊区,窗户上现出红蓝两色的霓虹灯招牌,给人以神秘莫测、黑暗阴森的感觉,专门迎合那些想要避开人们视线的人——那些不想要人们知道他们身份,也不想要人们知道他们要去何处的人。也许,他们相互之间都不认识。

    达尔缓缓地喝了一口啤酒;这是他第二次来了,和第一次并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