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说《论语》·连载287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注释——之:动词,到。)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时的态度要恭敬端庄,做事时能认真静夜,对人能忠实诚恳。这种品德即使到了偏远的夷狄之邦,也是不能放弃的。”

    (张说)平时的

  • 张说《论语》·连载286

    13.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直躬者:直率、正直的人。攘(rǎnɡ):偷窃,抢。)

    (白话)叶公告诉孔子道:“我那里有个坦白直率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

  • 张说《论语》·连载285

    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注释——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大夫。说:同“悦”。)

    (白话)叶公问孔子怎样为政。孔子说:“使国家境内的人高兴,使境外的人来投奔归附。”

    (张说)社会治理有两大范畴:一个是治理目的,一个是治理手段。孔子对

  • 张说《论语》·连载284

    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注释——苟:如果。正:动词,使……端正。)

    (白话)孔子说:“如果端正自己的品行了,从事政务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端正自身品行,怎么去纠正别人呢?”

    (张说)本节还是在发挥以身作则的思想

  • 张说《论语》·连载283

    13.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注释——苟:如果。期(jī)月:即周年,十二个月。期,周。)

    (白话)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来治理国家,一年就可以了,三年就会很有成绩。”

    (张说)孔子对自己的行政能力十分自信,但没有实践验证,不

  • 张说《论语》·连载282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适:去,往,到。仆:驾车。庶(shù):众多。这里指人口多。)

    (白话)孔子去往卫国,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口真多

  • 张说《论语》·连载281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

  • 张说《论语》·连载280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

  • 张说《论语》·连载279

    第十三部分《子路》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注释——先之:指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做。)

    (白话)子路问怎样管理政务。孔子说:“凡事自己先带头,而且要让百姓有事做,不要空闲。”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点。孔子说:“不知疲

  • 张说《论语》·连载278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注释——道:开导,引导。)

    (白话)子贡问如何对待朋友。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委婉地开导他,他不听从就算了,不要自找侮辱。”

    (张说)孔子提出的待友方式,也是中庸之道处理所有问题的方式。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