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说《论语》·连载307

    14.37,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注释——辟世:隐居不干预政事。辟,同“避”,避开。)

    (白话)孔子说:“贤良的人避世隐居,次一等的做法是离开混乱的地方到别处去,再次一等是避开对自己不好的人,再次是避开恶言。

  • 张说《论语》·连载306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下学而上达:一说,只在下处学,渐往上处达;一说,下学人事,上达天命。)

    (白话)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

  • 张说《论语》·连载305

    14.33,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骥(jì):古代称善跑的千里马。)

    (白话)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的德行。”

    (张说)孔子借用千里马的得名来说明一个道理:对能力的赞赏,其实是着眼于基于德行的能力,而非单纯的能力

  • 张说《论语》·连载304

    14.31,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释——逆:预先。亿:同“臆”,主观推断,猜测。)

    (白话)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不没有根据地臆测别人的不诚信,遇到有欺诈和不诚信的事能及早发觉,这样的人是一位贤者吧!”

    (张说)孔子在

  • 张说《论语》·连载303

    14.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注释——方:指责,说别人的坏处。一说,比较长短。)

    (白话)子贡讥讽地评判他人。孔子说:“赐呀,你就那么好吗?我可没这种闲功夫。”

    (张说)本节显示了什么叫宽容。子贡在讽刺讥笑别人,也就是在说人坏话

  • 张说《论语》·连载302

    14.2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白话)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张说)本节意思很浅显,换成现在话,就是不要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得多,做得少,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

  • 张说《论语》·连载301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白话)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努力学习是为了自我修炼学问道德,今天的学者却为了自我装饰,做给别人看的。”

    (张说)这句话应该稍稍修改一下,才能为今天所用。孔子的本义,是想说过去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

  • 张说《论语》·连载300

    14.2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注释——犯:冒犯,触犯,指直言诤谏。)

    (白话)子路问如何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却可以当面冒犯他。”

    (张说)我们不妨把“国君”转换成现在的上级领导。孔子认为对国君不能搞欺瞒,但可以说出你的不同

  • 张说《论语》·连载299

    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注释——怍(zuò):惭愧。这里指爱说大话虚夸却不知惭愧的人。)

    (白话)孔子说:“一个人说起话来大言不惭,那他实际做起来就很难了。”

    (张说)孔子主张的“仁道”强调要慎言,即三思而言,说出来的话要实事求是、

  • 张说《论语》·连载298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与:同“欤”。相:辅助,扶助。匡:匡正。被:同“披”。自经: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