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山如人的骨骼,水就像人的血脉。说是这样说,如若不是亲见,还真的有些疑惑。
庐山是江南名山,三叠泉是庐山名胜。我曾去过山东济南,见过李清照故居旁边的趵突泉,早已没有了“趵突”的动作,一潭水却看不到灵动的影子;我也去过被誉为“天堂”的杭州,看到了西湖南岸虎跑寺中的虎跑
2016-01-02 10:37“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对故乡的依恋,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时间如梭,转眼间我走出故乡已经三十多个年头了。想起故乡,就想起了故乡那三棵果树——“麦黄杏”、“靑穗梨”和“灯笼柿”,这诗意般的名字,让我有着无尽的憧憬。岁月悠悠,故乡遥遥,可那三棵枝繁叶茂、香飘四溢的果树,仿佛就浮现在
2015-08-28 10:20“一个锣,掉地下摸不着”,这是小时候大人们常让小孩子猜的谜语,谜底就是“屁”。仔细想想,这“屁”谜破得既生动又形象。“一个锣”说明放屁是有声的,“掉地下”是说屁是向下的,“摸不着”则是指屁放过随声而去、是无形的。但要说是“锣”,我觉得答案为“响屁”更准确些。
说到“屁”,我们还是先从屁股说起。在
2015-07-18 05:59最近看到网上报道,江西南昌大学在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多次称“南大”,而且把“南大”一词作为简称也写进了学校的章程,这一下南京大学的很多师生坐不住了,他们觉得南昌大学的做法不妥,有侵权的嫌疑。中国有个“北大”,也就是北京大学,地球人都知道。要说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则是顺理成章的事,而
2015-07-08 07:17“老来祖”这个说法虽然通俗,但不够普遍。它是指一个家族最先来某地创业立家并繁衍生息的第一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根性很强的民族,讲究“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小时候,我经常见到村西贾鲁河岸的斜坡上有一座坟茔,又高又大。听村里的老年人说,这座坟是全村的老祖宗的,当时都叫做“老来祖”。关于
2015-07-03 17:51“读史”应当这样
毋庸讳言,我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偏爱几近崇拜。我一向认为,崇拜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不是那种盲目的或自恋式的个人崇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不想评价一位农民对“东方红,太阳升”的顿悟和理解,也不愿大谈什么不落的“红太阳”,更无须过多地去说“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因为我知道歌词里的说法,
2015-05-23 17:19造化生人,人是有灵性的动物。自然界细微的变化在人的内心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应。东风一吹,百花盛开,色彩迷人,香气袭人,春光怡人。老杜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是因受了社会动荡漂泊流离的感染,而王维的“春来发几枝”“此物最相思”,才是人情事理自然的正道。有春就会有秋,春花秋实,春种秋收。人们对秋
2014-11-28 14:57“吾尝终日而思矣”,天天上班下班,日日做饭吃饭,工作了休息,休息了还工作,真的是忙忙碌碌,碌碌而又无为呀。吾尝终日而感叹,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无风无浪,平平淡淡;日子好似复印的一般,机械单调,重复呆板。
岁月悠悠,生命短暂,我总有一种时光的流里缺少些涟漪、缺少些波澜的感觉。有人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2014-11-23 07:03一抹落日的余晖斜照在汉白玉大桥雕花的栏杆上,河岸婆娑的杨柳倒映在静静地流水中,路边三五成群散步休闲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近些天来,每当这个时候,桥南头那片开阔地上,便会传来清脆悦耳的炸鞭声,鞭声一阵高过一阵,在清水绿树间回荡,引来众多人的围观和如潮的掌声。
炸鞭的主人是一位长者。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
2014-10-30 18:38苦辣酸甜咸,人生五味,“辣”独占一味。“辣”属于火,天下人,哪个不喜爱火热火红火辣辣的生活。据说有个辣面馆,来了三位客人,老板问:“各位,怕辣不?”一个回答:“辣不怕。”老板点头。又一个回答:“不怕辣。”老板微笑。还有一个回答更绝:“怕不辣!”老板大笑。可见吃辣是很多人的爱好。要说这吃辣,通常就离不
2014-10-24 14:05-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