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曹志耘是汤溪人,家在九峰山脚下的岩下村——我们习惯称九峰山为九峰岩,实在是它只长岩石不长其它的缘故,一座峰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有专家概括说,九峰山是巨石成峰——好像是一种什么了不得的理论似的,其实岩下村民都知道。因为村民姓曹,我们称为岩下曹。岩下曹我有一姨夫,常年走动,我姨妈做的汤团,皮薄馅
2013-11-25 08:49深冬时节,生活节奏放缓,人心较为沉静——舒缓、沉静,这些跟好文章是相称的,是故,冬天适于阅读。当然,踔厉风发、痛快淋漓也是文章一种,只不过是适于人生的春天或者夏天诵读——我的意思是说,秋冬之际,适合阅读木心的文字。
《温莎墓园日记》,是木心的小说集,这两天我刚好重翻它。
第一次看,可能是时序
2013-11-25 08:48郭吟带着他的母亲来旅游,从国清寺、诸葛村转到金华双龙洞,在远村家吃晚饭时我看到老太太:一头银发,精神矍铄,根本看不出是80岁的人!——让我羡慕得紧,老实说,我母亲比她小两岁,可是精气神就差了好多,由于40多年的支气管扩张,我母亲可以说是少气薄力,特别是今年春天,衰老得尤其厉害,耳朵几乎全聋,步履轻飘
2013-11-25 08:48鲍塘的龙灯也是板凳龙,不过一桥板凳上的红灯笼是两盏,比汤溪一带的少一盏;也是竹骨彩纸,只是没有花鸟人物画,内中红蜡烛映照之下,红彤彤的透着喜庆;最为不同的是鲍塘的板凳龙比较低矮,大约五六十公分,龙灯停栖的时候,自然会有一脚跨过去的念头——且慢,如果你真的抬脚跨过去那就麻烦了——轻者说尽好话散尽好烟买
2013-11-25 08:47《庄子·应帝王》说:“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从前读这段文字总有些恍惚,“浑沌”怎么就死了呢?倏与忽不是出于好心谋报浑沌之德吗?庄子究竟
2013-11-25 08:44有篇文章不错,因为小,就抄一下(算了,就抄文章的前面一半吧)——
我在梦中采访了上帝。
“人类有什么最让你惊讶?”
上帝答道:“他们厌倦童年,他们忙着长大,然后又希望回到孩提时代。”
“他们牺牲健康来挣钱,然后又用钱来恢复健康。”
“他们老是想着未来,却忘记了现在,结果他们既没活
2013-11-25 08:44有篇悼词这样说:“死者德高望重,身体肥硕。”——如你所料,与悼者忍俊不禁——人们为何忍不住发笑呢?这颇堪玩味。这句悼词本身,其实并没有说错——死者死矣,他德高望重,同时也是个大胖子。这是真实不带任何虚夸的追述。——这有什么好笑吗?看看追悼会上不笑的人吧,是少数还未上学的小孩子,他们面有戚色,对大人的
2013-11-25 08:44从真善美的角度看,荒诞诗歌应是求真的,它看上去可能不美。它的写作是智性的,它更多的是发现——在日常生活或历史长河中发现耐人寻味的瞬间或片断,加以呈现——既是呈现,作者的褒贬就尽可能地隐藏在文字后面,而只让描写的场景或叙述的事件唤醒读者的感受。所谓零度叙事,即作家与读者是平等的关系。在作品中,作家只是
2013-11-25 08:44在国父纪念馆,让我惊讶的是一对卫兵——着鲜艳制服、长靴,头戴钢盔,手持长枪的两个侍卫!一开始我以为是蜡像,我还动了用手去摸摸,然后和它合影的念头。直至小萱告诉我是真人的时候,我才醒悟过来——刚才穿西装的工作人员用纸巾给右边的那个蜡像的脸擦着什么——敢情是在给他擦汗哪,天!老天有些热,虽然国父纪念馆高
2013-11-23 19:12一
小时候帮父母卖馒头,村中谁谁谁家多少要做记录,结果往往让父母失望,抱怨说还是“读书学生”呢,连名字都写不出!其实是他们用土话报出的名字,与名字的普通话发音相去甚远,往往找不到相对应的汉字:有音无字的现象在汤溪话中比比皆是。比如há me,意思是“什么”,可作为疑问、感叹、加重语气等多种作用,
2013-11-22 21:07-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