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北方原本无芋,《说文》载:“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看来芋的命名是中原人第一次见到芋的大叶子或者“实根”时惊呼出声“吁”而来的。——这个说法着实有趣。《史记·项羽本纪》说:“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意即荒年期间,兵士以芋和大豆果腹充饥——项羽为楚人,楚地出产芋,也在情理之中,项羽应该也吃

  • 《汤溪县志》说到菜,“若芥若芋若萝卜,则家常需要之品”。又说:“芥有大叶芥、立夏芥、九头芥等种,芋有水旱二种,萝卜有小大二种,作菜取其大者:三菜鲜食、腌食、干食俱佳。”我对九头芥印象深刻,喜毛芋不分水旱,萝卜则甘苦辛辣不一而足。

    在我小时候,汤溪一带,最为出名的是湖头街(湖镇)萝卜——长在衢江边

  • 有生物钟一说,好像说人有夜猫子和百灵鸟型的分法。甫入大学——有终于自由了的感慨——我一度想弄清自己是什么型的。于是就有意识地熬夜,第一个节点大约在晚上11点,有些朦胧睡意,这时我就去宵夜,比如一碗炒年糕、一包桃酥,碰到同伴,有时也会来瓶猫尿,一盘炒螺丝什么的——在连肠胃都长牙的年纪,我确实经常会感到

  • 很多年之后,我终于确定,1975年的大水是在7月份发生的,之前我一直觉得是在五月,因为有端午大水一说——端午前后,我们那一带总是雨水不断,而下游的兰溪则多半要泡在水里。好吧,我承认,记忆也会骗人。

    1975年我七岁,那一夜,我是睡在家里唯一的雕花大床的篾席上,打赤膊。在我一个激灵醒过来的瞬间,第

  • 加拿大人来过了

    七十岁以上的都去开会

    在老年活动室

    喝茶聊天

    露出自己糜烂的大腿、胳膊

    拍照取证

    按手印

    说说当年

    怎么逃日本鬼子的事情

    有好多翻译

    说一句翻译一句

    嘀嘀咕咕

    没有一句听懂的

    只有走的时候听懂是拜拜——

    妈妈告诉我这些

    顺便

  • 在我们村,雨台屋刚好居中,因为它的北边正对着宗祠大厅——反过来说可能更好:宗祠大厅居中,南边正对着雨台屋,它们之间隔着一大片空地——供看戏的人站或坐。宗祠大厅已有600多年,坐北朝南,是简朴大方的明朝格局,而雨台屋造于1933年,黛瓦、粉壁、马头墙,典型的徽派建筑。它们之间隔着几百年的风雨。雨台屋演

  • 越溪之水清且漪,阿翁坐钓严陵矶。

    得鱼换酒醉眠熟,觉来一曲沧浪辞。

    我适闻之为汝喜,问之不答惟指水。

    意谓为官清且平,自然小民乐田里。

    这首《越溪渔唱》是宋约的《汤溪八景》之一。在这首诗中,宋约虚构了一个隐士渔父(对宋约多有讽喻),抒发的倒是为官清廉正直爱民的情怀。“越溪之水清且漪”

  • 月光总是让你想到流水,想到那些美好而让人忧愁的事情。在月光下,你习惯静默,有时慢慢走动,有时席地而坐,看看四周,也有人很随意地在草地躺下的。月光静静地流泻,把沉浸其中的人们泡得软软的——你的身子取着最放松的姿势,你的内心柔软,好像有许多往事许多话倾泻出来,像泉眼咕噜咕噜往外冒着水泡,只是轻轻的。偶尔

  • 上一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