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有视觉冲击力的因素

    ——书法思考随笔

    郭有生

    一幅书法作品,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因素。

    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因素,是书法艺术家展现自己艺术特色的根本凭借。

    书法的神采、气韵和意境,都可以依靠这些因素来实现。

    在格林艾迪景观设计中有一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重复艺术》

  • 在风格词语中掘金

    ——书法思考漫话

    郭有生

    学书法,一要写,有人说一天不写自己知道,两天不写别人知道,三天不写连鬼都知道;一要读,包括读帖和读评,其中读评,就是在阅读别人的评论类作品中汲取书学营养。

    读评,时常见到作者对个体书家特点、地域书法特色、书体内在区别和流派书法表现,或时代书

  • 也说野狐禅

    ——书法思考随笔

    郭有生

    有古无我是书奴,无古有我是野狐禅,常听到人们这样说。

    书奴自然要不得,野狐禅看来也是要不得,你从这比喻所暗示的感情色彩大家也能体会的到。

    但细细想来却让人产生许多疑惑。记得网上有这么一则材料: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

  • 变化与反复

    ——书法艺术规律漫话

    郭有生

    许多书法家对书法艺术中的“变化”有深刻的理解,这种“变化”是以“对比”为核心来实现的,比如大小、疏密、方圆、直曲、收放、润燥等等,而其美也似乎立足于其中。前几天,还听陕北书法家刘天宣先生讲《圣教序》,从运笔、结字、用墨和章法,始终围绕着各种对比来

  • 一字诗的魅力

    ——闲话陕北女作家安晓琳的诗作

    郭有生

    说起一字诗,我们会想到清代好几首这样的杰作,比如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的一字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再如《清稗类钞》一书中记载的纪晓岚七言绝句一字诗,明显是一首仿作: ”一

  • 对书法中“大小”元素的思考

    郭有生

    说到大小,你会想到潺潺的小溪和滚滚的长江,微微的高山和凸凸的小丘,“大”总是和气势、磅礴、壮美等相关,“小”总是有小巧、柔美、轻灵等属性。“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给人的美感,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怎么会相同呢?

    书法中,比如独

  • 诗意簪菊有秋香

    ——读女诗人郭叙峰散曲《正宫•塞鸿秋•重阳》

    郭有生

    闲来无事,随意翻看着诗友们的杰作,算是和诗友的一次聚会吧。当年,宗炳有“卧游”之说,在《宋书•宗炳传》中写他感叹“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于是从此“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我呢,把读诗友的诗,

  • 情嚼千次齿留香

    ——女诗人郭叙峰律诗欣赏

    郭有生

    陕北著名女诗人郭叙峰不仅自由诗写得很好,而且格律诗也非常出色。

    我欣赏郭叙峰的律诗,总喜欢咀嚼其中富有情感魅力的诗句。

    她在 《七律•谒杨家军祠》中有两句诗“金鼎焚香浮玉砌,银台秉烛映雕楼”,这表面看是两句没有深意的诗,不就是写

  • 打破书法水平的徘徊状态

    郭有生

    从事书法艺术的朋友,大都有一种困惑,即自己的书法理论和创作,当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往往会陷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似乎自己已经走到书法艺术的顶峰,再没有发展的空间了。这从心理学来说,就是一种“高原现象”。

    如果我们不能从这种“高原现象”中突围出来,审美趣味就会枯萎

  • 书法创作心态谈

    郭有生

    书法创作的心态有两种,一是动机心态,一是情景心态,我现在谈的是情景心态。

    在怎样的情景心态下来创作,这是历来书家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有人认为书法创作时,应当凝神绝虑,才能创作出不求佳而佳的作品。这样的创作,连养生家都很赞赏,因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