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意味的捕捉
——书法漫话
郭有生
听书法朋友讲过一个小故事:启功晚年,当朋友关切的问,“近来身体还好吧?”他总是笑着说“鸣乎!”大家不解,他解释说“差一点呜乎啊!”
这增一点或减一点,在书法中是常见的。比如书法中“富”字不写宝盖上的那一点,是“富贵无头”之意;对联中“愧”字少一点
2015-08-02 10:13《道德经》与书法
——崔殿龙先生书作赏析
郭有生
前几天,陕北书法家崔殿龙先生,送我一幅行草书作,内容是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我没事时就反复玩味咀嚼。
他的书作,让我联想到了老子的《道德经》。于是,我的思维在《道德经》和他的书作中穿梭。
《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15-07-05 11:18筋骨血肉的墨趣
郭有生
书法中所谓的筋骨血肉,不过是人们鉴赏书法作品时的一种艺术知觉,一种艺术联想,一种艺术比喻。
这四者和墨的枯湿有关、和笔画的粗细有关,和线条的直曲、方圆有关,和行笔的速度有关。
在书法中,那些线条如果富有韧性感和灵活感的状貌,则是“筋”;有刚劲感和阳刚美的状貌,
2015-06-30 19:33你懂得“气”这个概念吗?
郭有生
书法中常会谈到一个“气”字,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实有几个不同的概念,却用这同一个词——“气”来表示。当然,类似的现象是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书法家心里,确是不同的概念,比如外拓与内擫,孙晓云说:“‘内擫’和‘外拓’是形容手的动作的连续状态,而绝非是字具体的笔
2015-06-28 16:57和陕北书法家崔殿龙先生聊书法
郭有生
好久不见陕北书法家崔殿龙先生了,这次回佳县专门拜访了他,期间自然聊到了书法。
他对书法总是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让我听后久久回味。
我们聊到了书法的含蓄,虽然我曾写过一本《艺术含蓄学》,但该怎样理解书法的含蓄,还是糊里糊涂。艺术中的含蓄,最基本的特
2015-06-27 23:00书法意境谈
郭有生
意境,是喜欢文学艺术的朋友熟悉的一个词语。
说到意境,我们首先想到了意象一词。在《周易·系辞上》中说: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尽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而舞之以尽神。”
这大概是人们第
2015-05-26 16:52书法技巧的“度”
郭有生
书法创作总是讲技巧的,倘若技巧不及,那么一定显得粗鄙;太过又会华丽而小气。
古人早有文质彬彬一说,如果用来谈书法“文”,就是书法文采,这一定体现在书法技巧上;”质“,就是古朴的质地;而”彬彬“指配合谐调。那么要谐调,自然要讲究度。孔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2015-05-20 16:08一对值得玩味的线条
郭有生
你一定听过内擫”与“外拓“,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总让人感到扑朔迷离。
尉天池在《书法基础知识》中说“方笔也叫做外拓笔,圆笔也叫做内擫笔。”沈尹默先生在《二王法书管窥》中指出:“大王是内擫,小王则是外拓,试观大王之书,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小王之书,刚用柔显,华因实
2015-05-05 14:46书法中“无”的价值
郭有生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一段文字深刻的谈了“无”的价值。从书法艺术来看,落墨之处是“有”,空白之处就是“无”,我们常说计白当黑
2015-04-17 10:50书法之“势”的艺术内涵
郭有生
在书法艺术中,有一个神秘的概念“势”,古人对此非常注重,康有为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朴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已操胜算。”那么什么是“势”呢?许多人认为“势”,就是运动的状态。比如笔势,自
2015-03-31 10:51-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