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安眠汤加减治疗失眠50例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6-11-11 18:30

【摘要】本文总结百合安眠汤加减治疗失眠50例,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百合安眠汤 疗效 体会

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百合安眠汤加减治疗失眠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来自我科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在28岁至76岁之间,其中28岁—40岁12例,41岁—60岁26例,61岁—76岁12例。

1.2临床症状 50例患者以失眠为主诉就诊,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和醒后再难入睡,重则彻夜不能入寐;或伴见阵阵心烦,或易怒,口干苦,精神倦怠或伴烘热汗出,或伴头昏等。

2 诊断依据

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不寐的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3.1方药组成与随症加减 百合,制首乌,制龟板,炒枣仁,煅龙骨,黄芪,柏子仁,当归,炙远志,五味子。伴见心烦易怒、口干苦者加用炒柴胡,杭芍,炙香附;精神倦怠、头昏、汗出明显,加重黄芪用量,并加用合欢皮,川芎。

3.2煎服方法及疗程 每日一剂,每剂3煎,开水先泡20分钟,取汁500毫升,兑分3次口服,日一剂。所有患者按5-7天为1疗程治疗。

3.3疗效分析

3.3.1疗效评估 显效:治疗一疗程后入睡困难明显改善,伴随症状明显缓解;好转:治疗一疗程后入睡困难有所改善,夜晚醒来次数减少,伴随症状减轻;无效:治疗一疗程后睡眠情况改善不明显,伴随症状无改善。

3.3.2治疗结果 50例患者中显效24例,占48%,好转19例,占38%,无效7例,占14%,总有效率为86%。

4 典型病例

杨某某,女,60岁,因失眠一月就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每晚醒2-4次不等,伴阵阵心烦,易怒,口干苦,纳食一般,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不寐”,辩证为气郁扰心,心神失养,治疗以宁心安神,行气解郁为主,方用百合安眠汤加减:百合25g,制首乌25g,制龟板25g,炒枣仁15g,煅龙骨15g,黄芪15g,柏子仁15g,当归15g,炙远志10g,五味子6g,炒柴胡15g,杭芍15g,炙香附15g,连服七天后患者入睡困难得到改善,晚上未再醒来,心烦症状明显减轻。

5 讨论

失眠症包括入睡困难,甚至彻夜难眠,或睡后易醒,多梦,或早醒,轻者数日即安,重者成年累月不解,晨起可伴神倦,头昏胀痛,心烦,健忘,心悸胸闷等症,属祖国医学“失眠”“不寐”等范畴,其病因有情志不遂,思虑太过,受惊恐吓,饮食失宜,劳倦过度,年老体虚等。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故治疗上以调节阴阳,化动为静,宁心安神助眠为则。百合安眠汤中: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眠;首乌养血安神,现代药理研究有镇静催眠作用;龟板滋阴潜阳,养血补心,安神定志;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枣仁、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五味子补养心肾,宁心安神;当归补血活血,与黄芪合用,达补血养心之效。以上诸药合用,共凑宁心安神,补益气血,调节阴阳之效,故失眠诸症得以缓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人群越来越多,中医中药治疗此类患者不失为一种副作用少、疗效好、能为大多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故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

[2]《中医临床治疗特色与优势指南》.

百合安眠汤加减治疗失眠50例临床观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