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天忙忙碌碌,加之生性粗疏,那日若非朋友们提醒,差点忘了自己的三十岁生日。难得朋友们还记得,就一起吃了顿便饭,结束时大家兴致仍然很高,坚持要请我唱歌。我深知自己唱功极差,但又盛情难却,只好前往。

    果不其然,连几首家喻户晓的经典老歌我都没唱好。朋友们好像看出了我的局促,一位朋友郑重地说:“我代表大

  • 一个有名有姓的人,只因为肤色稍微黑了一些,先是被父亲呼之为黑娃,以示与二弟白娃的区别,继而被大人小孩们黑娃、黑哥、黑叔、黑伯、黑爷地叫,总之与黑字拖不了干系,以至于到现在还是孑然一身,这对于我的族兄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但是你没办法,他从不反抗,更糟糕的是,不但人家叫顺了,他自己也听顺

  • 想家的时候,总能想起母亲和她摊的煎饼。记忆中,那绵软喷香的煎饼,总散发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总是游子心中最难忘怀的美味,最难割舍的故乡的印记。

    儿时家贫,除了逢年过节,难得有改善的机会。而母亲摊的煎饼,便成了艰涩生活的绝佳调剂。每到这个时候,闻着缕缕飘来的愈来愈浓的鲜香,我和弟弟、妹妹不争气的馋虫

  • 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滴水,但却足以折射整个时代的特征。做为一名清贫愚钝的农家子弟,我也不过是潮起潮落人海的一滴水,但因为梦想,因为拼搏,我也走过了属于自己的十年。暮然回首,良久凝望,不禁涌起无限的感慨。

    难忘十年前那个萧瑟的深秋,怀着无限的依恋,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故乡,踏上

  • 多少次回望故园,最能引起我无限忧愁的,是故乡的土路。其实,故乡的土路所散发出的纯真的泥土气息、淳朴的乡土风情,常是游子眼中最温馨的物事之一,更是无数思乡作品中歌咏怀恋的对象,但当它成为束缚家乡发展的桎梏时,我就不能不有别样的思索了。一条坑坑洼洼的黄土路伸向远方,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夜晚一摸黑,给

  • 随着又一个凉爽的秋的到来,我那因炎热而烦躁的心绪,也开始内敛沉淀,变得多思善感起来。尤其是这个周末的黄昏,在涧河畔散步的我,看到久违的炊烟袅娜地升起时,一种亲切与温馨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于是又忍不住想起故乡来了。其实,故乡的炊烟,与别处的并无二致,只因沾染了乡愁,便格外地能开启尘封的记忆,带给游子无尽

  • 近来感觉状态颇佳,朋友们也说我跟换了个人似的,虽然脸更黑了,但笑容更多了,更知道关心人了,走起路来更轻快了,工作起来像是有用不完的劲。这一切,都是拓展训练所赐。

    那是几天前,我有幸随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四十六名同志,到卢氏县官道口镇豫西大峡谷,参加“爱岗敬业,成就自我”团队职场素养拓展训练。回来

  • 豫西灵宝是个风俗很奇特的地方。譬如灵宝人称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小孩满月过岁等举行的仪式及宴请活动为“过事情”,这个能理解;称这样的场合为“事情场上”,也很好理解;但是称呼前去帮忙的人为“混事情的”,而且被称呼的人不但欣然接受,还颇有几分自豪之情,这就不太好理解了。

    一则在中国现代语系中,“混”字

  • 地处豫陕晋交界处的灵宝市,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独特的区位,丰饶的物产,悠久的历史,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孕育出厚重大气、别具风韵的地域文化。于是,即便是当地人司空见惯的一些物事,都能令人倍感新奇,深受启迪。灵宝的大锅,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对于很多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做饭用的大锅原本是再普通

  • 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很想恳请读者宽恕我的浅陋。因为即便到了现在,我都没有弄清,那只蝙蝠何以违背昼伏夜出的习性,在大白天来到地面上分娩。

    那是几天前一个颇为炎热的下午,我和妻子去岳母家看望儿子。当时小家伙还没睡醒,妻子在给儿子洗衣服,岳母在熬我们最爱喝的绿豆汤。老人家腰疼,我要帮忙她却不让,出来闲转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