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时下的中国,恐怕很难找到比《舌尖上的中国》更能吸引全体国民的眼球与味蕾,更能引燃中华民族集体性的回忆与共鸣了。不但其收视率击败了诸多大片热剧,而且也使“舌尖体”爆红网络,迅速成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不少人认为此片是正宗的美食大排挡,必将引领今夏的饕餮潮流。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样的

  • 最近,有不少文友抱怨说自己的文采很好,但却引不起国内知名文学报刊的关注,感叹文学创作这条路太窄、太慢、太艰难,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其实,所谓“文采”,就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通过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文采主要有整齐美、错落美、丰富美、韵

  • 我的面前是一汪燕鸥翻飞的碧水,身旁是佳作珠联的弘农诗岸,彼岸则是一排排掩映于翠木夏花中的楼宅。清风时时吹来,水面波光粼粼,远处红绿涌动,耳畔鸟语相和,周身诗情烂漫,一竿在握,游目骋怀,更觉心旷神怡、惬意非凡。我被这超脱美妙的垂钓之趣深深地吸引了。

    第18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期间,本来和

  • 由于租住在顶楼,立夏过后,室内已颇为闷热,而一个多月前贪图便宜买的那箱鸡蛋,此时还剩下大半箱,不尽快处理,难免有变质之虞。妻子笑道:“你不是说老家的咸鸡蛋好吃吗?要不咱也试着腌上一些?”

    我一听大喜,当下从市郊一位朋友家找来草木灰,倒在盆子里加水和匀,捏些灰泥放在手中,将鸡蛋打个滚,再撒上适量食

  • 最近,常常会想起故乡的饭场。

    所谓“饭场”,就是村民们集中吃饭的场地。提起这个词,居住在钢筋水泥间、习惯吃桌饭的城里人可能会觉得很陌生,然而土生土长、率真洒脱的农村人则觉得非常亲切,对于游子而言,那更是散发着浓郁乡情的字眼,或者可以说是家乡的印记。

    饭场的形成,需要有几个条件,比如村民居住比

  • 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既有对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被全文剽窃发表的惊愕、愤怒和郁闷,更有对报社积极配合的感谢,同时也想借此机会,给广大作者提个醒。

    事情要从今年4月26日说起。这一天恰好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也是拙作《四月最忆是桐花》在中国散文网发表后的第四天。当天下午,我在“百

  • 记得民国才女林徽因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佳作,诗句温润如玉,意境深情隽永,历来备受称道,赢得无数人低回吟咏。尤其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常令我忆起久违的故乡的桐花。

    我常常想,四月之所以与桐花扯上关系,盖因五行相生相克,万物盈虚有道,三春花景至四月最盛,又从四月转衰,自然时序的碰撞,自会引起人

  • 老刘其实并不老,今年只有三十岁,是灵宝市卫生系统的一名职工,由于比较稳重老成,因此大家就叫他老刘。刚好灵宝市卫生系统“三讲三提升”活动正有声有色地开展,所以就顺便跟大家聊聊老刘的那些事儿。

    老刘是个很爱面子的人。老刘是他们大学同班同学中唯一一个在毕业前就业的,所以一说起在金城灵宝工作,老刘就觉得

  • 繁花将尽的时候,和尚庄的孩童们的兴致,非但没有削减,反而愈发浓厚了。他们或用缚上镰刀的竹竿,或直接爬到树上,采集香椿的嫩芽,不大的工夫,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飘荡着诱人的椿香。

    每到暮春时节,这种温馨烂漫的情景,就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浓郁的芳香,更如春水般淌过我思乡的心头。我的老家是豫西南腹地

  • 在那些渐行渐远的职业中,乡村剃头匠是最能引起我无尽怀念的。

    “剃头匠”的称谓现在已经很难再听到了,早已经被更高雅、更时髦的“理发师”、“美发师”或“秀发护理师”所取代。不过以前在故乡,剃头匠却是颇神气且很受尊重的职业。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大爷。

    先说其神气的一面。他给自己的行当概括为1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