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两天,蓉城的气温突然骤降,从十一、二度陡降至二、三度。这都不说了,尤其是那蒙蒙细雨加扑面的寒风,行人都不由竖起衣领,加快了脚步,家家户户的空调也立即开足了马力。面对这样的骤冷,我家阳台的小花园自然也是一片凋零了。
新年的第二天,孩子们决定给它“理个发”——修剪修剪;也给那个两米见方,有二十
2022-01-11 19:08老太太就是我了——年逾古稀,不谓不老吧;一头亮爽爽的白发更成了醒目的告示。三轮车夫(更准确的应称“全封闭载客三轮摩托车司机”)呢——纯属巧遇,该算是缘分了。
这事还得从小金鱼说起。
前天晚上暴雨骤降,院子里的小水池一夜溢满,几条小金鱼眼看要游出去了!于是我赶紧放水:起码得减少两寸吧。
但
2021-08-20 21:58任何一个社会,若想长期保持和睦、稳定和良性发展,都不得不建立一套合理的公平的开放的可持续的阶层流动机制。有鉴于此,今次重拳整治校外培训,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仍只是第一步改革动作,若想真正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阶层固化、地区发展和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社会评价机制单一、教育投入占G
2021-08-04 11:37今天清晨,我家花盆中的小荷花——那唯一的一朵,竟全然盛开啦!她高高地翩然于所有荷叶之上,像一盏熠熠闪光的明灯,将近旁的景物:池中的金鱼、初绽的睡莲,就连小院的花花草草都豁然照亮。
盆栽荷花,这在我家还是第一次。清明节那天,孩子们网购来几节莲藕和一包塘泥,搬来一个口径约40公分的陶瓷盆,便照本宣科
2021-07-30 22:58《倒序人生》是我读过的最有风趣的小诗,没有之一。它浅白而又深邃,虚幻而又逼真;把一段返老还童的遐想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随着诗人的笔触,你将倒着活一回:一开始就跳过死亡,从八十岁的人生边沿,还原到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童年、婴儿、胎儿直至回复为一个细胞那么大,在高潮当中结束一生。
这种倒序人
2021-07-18 19:36近日来频频读到老哥老姐撰写的回忆,那洋洋数千字的详述的确是过来人的心迹。
作为年逾古稀的吾辈,若能将往事抽丝剥茧,找出对当下的启迪,不啻立起了旅途的路标,亦可为后人借鉴。但,如若只是原封不动地复制当年,且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细数当年的蛛丝马迹,通篇充斥着自誉自诩、自怜自惜。这样的“回忆”叫人实难
2021-07-14 12:27将当年的核工业工厂比作山中的凤凰是再恰当不过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担当——无不是业中翘楚;而那段流金岁月则指九十年代初期——正值改革开放的东风浩荡。
风从京城来,吹进深山里。久居大山深处从事两弹工程的我厂,当时已接到了“保军转民”的号令。保军自不用提,转民,则如同“凤凰涅
2021-03-12 17:12读林清玄“最动人的含笑花”,不由想起一段往事。
第一次听说此花是在三十年前。那年我四十出头,在厂科技图书馆搞技术情报工作。
作为核工业的第一代三线工厂,由于工作内容严格保密,当年的厂名仅由三个字的代码(812)组成。寄信地址也只是“XX市XX号信箱”。然而我厂的员工却汇集了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2021-03-04 00:32亲爱的朋友,在这新年到来之际,我精心制作了一份礼物,一本袖珍的书——《宝瓶心语》,送给爱好阅读的你。书中精选了一篇篇隽永的经典短文,它们曾打动过千万人的心,相信也能引起你的共鸣;其中也有我自己的心声,是在夜深人静时与星辰的对话,很希望也能听到你的回音。
有道是良书即益友。写至此,不由想到李白那首
2020-12-29 17:031968年12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人民日报》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一代人,乃至共和国的命运也因之改变。为了忘却的纪念,特将自己上世纪末(1995年)的一篇旧作于此重发。
点亮最后的辉煌
——观《年轮》致老三届知青朋友
南晓
2020-12-22 13:37-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