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流火,酷热难当。末伏,游蓉城郊外的万顷荷塘。碧叶田田,馨香如沐;荡胸抒怀,撩人遐想……

    图一

    从亚洲到北美,从广东到沈阳

    凡有水泽的地方都有荷的身影

    凡能住人的地方荷都欣然开放

    荷之普通,普通得像庄户人一样

    荷之高尚,高尚得像圣贤一样

    然而,荷又终归是荷

    ——更有

  • 十年前,在《心灵鸡汤 II 》(美 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著)中读到一则短文:“实践不经意的仁慈与不自觉的美德”。 当年“它正是满布这个国家的地铁标语”,并成为 “一种积极的自发状态”。 文中列举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及其在社会上漾起的经久不息的涟漪。

    其实“仁慈”与“美德”都无需解释,倒是这“

  • 故地重游,风光旖旎一如旧。树肥竹瘦。菡萏清香透。

    诗圣茅屋,游客争相瞅。擦肩走。倚门回首。倩影频频秀。

  • 转自:“诗文天下友”

    五零后们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终战纪念,饱经战乱的父母在万民解放的亢奋中生育下他们,把和平的金锁挂在他们的项间,他们许多人的名字——"建国","和平"、"解放"、"胜利"------寄托着父辈

  • (一)

    东窗疏影绿,

    兰叶竞蹁跹。

    花色莹如玉,

    馨香溢满园。

    (二)

    西棂盆景靓,

    绿叶掩奇葩。

    菜地窗台易,

    青椒美若花。

    (三)

    翠碧芳菲竞,

    寒家雅趣添。

    天然出丽质,

    寡欲自心安。

  • 读文友的作品,有厚重的故事,亦有规整的格律;但就风格而论,我更爱鲜活、轻捷、简明——喜爱散文如诗,诗如散文的意境。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大千世界的美,更在于万类霜天的差异。不仅桃李有别,便是同为桃,也有重瓣、单瓣,浅粉,艳红的妙趣。

    河里没有一滴多余的水,世上没有一花一木不具独特的美

  • 翠叶葳蕤

    绿果晶亮

    雅俗成趣

    相得益彰

    ——盛夏我家

    每个窗口都撩动着

    金秋的冀望

    /

    从卧室

    到书房

    一排排葳蕤着

    “建兰”——国香〔1〕

    新抽出的叶芽

    一苗苗青翠茁壮

    二三十只盆

    六七十苗芽

    入秋便会有三四百朵花

    啊芬馥奇特的馨

  • 独自出游,游人皆是朋友。所拍的纪念照都是随缘相邀:请路遇的素昧平生的“拍友”代劳。“嗯,您好,能帮我(我们——有时是我和我爱人)照张相吗?”这样的请问,在我,已是习以为常;而路友,即路过的陌生朋友,也几乎无一不是热情允诺,甚至忙不迭的放下手中的活。其拍摄之认真:或蹲、或跪,或前、或后;或给你提建议,

  • “荷塘月色”乃蓉城郊外的著名景点。每逢盛夏,我们总会欣然前往。

    近两年因故未能如愿,不料今日一去,竟是风景迥异!千亩荷塘愈发葳蕤丰腴,遥望竟一碧万顷!绿叶层层翻涌,繁花点点闪光,浩浩荷塘竟似一曲雄浑的黄河大合唱。

    这天是周一,游人寥寥无几;据环卫大姐说,昨天,挤得是挨肩擦背,就跟下饺子一样。

  • 一、 鸟语

    当大地还在酣睡

    当晨曦初露熹微

    一声清脆的鸟鸣

    便引来百啭千廻

    震落了树杪的露

    催开了花朵的蕾

    伴奏了晨练的舞

    掀动了飘窗的帷

    /

    二、花香

    又到栀子花开时

    绿丛皑皑如染霜

    腊梅已着青青果

    桂树蓊郁可遮阳

    犹忆仲春海棠树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