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片蓊郁的庄稼你也许会生疑:这是哪儿啊?哈哈,是我家的阳台。不过,熟悉的朋友一定不以为奇——这已是第三个年头了。
我家酷爱种兰花。由于花盆的升级换代,攒下了一堆闲置的盆。三年前,我偶然将菜籽点入,不想竟然长成了。自此便有了“阳台上的菜畦”。也曾为此写过几篇诗文:《阳台趣》、《盛夏的窗口》;
2020-06-13 00:0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昨天在南开校友群中看到一个帖子,是转发的我校高六七级伊大明同学游泳的美篇:“今天2020年六月六日,是我的游泳十年的纪念日!我因事上午一人从石门大桥下金沙基地下水,游到李子坝公园收水,用时65分钟!感谢与我同游的各位游友……”文中还附有多张照片。
生于一
2020-06-08 16:3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总想为六一写点什么。忽然想到了杨万里的这首《小池》:泉眼、细流、尖尖的小荷、点水的蜻蜓——多美的意境!恰似一幅灵动的水墨丹青!
也曾想过许多比喻:花朵、太阳、星星……但都不如此诗可意:柔婉、清丽,充满盎然生机;短短28字
2020-05-31 10:49在《苏东坡传》一书中,林语堂先生慨然曰:苏东坡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而在央视《百家讲坛》,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则称赞他“人见人爱”:不仅是“读书人的全民偶像”“平民百姓的知心朋友”,而且“在近一千年的时空当中,他感染着、感动着他身边周围,生前身后无数的人。”
然而,众所周知,苏东坡(苏轼)乃
2020-04-08 11:44春寒峭,细雨浥庭轩。遍地落花今乍见,园林芳事已阑珊。时疫锁门环。
骄阳照,奋力抢时间。防疫复工双并重,安全生产创新篇。谈笑凯歌还。
2020-03-29 20:22疫期宅家,偶然聆听了“喜马拉雅”(听书软件)的《古文名篇》。不意竟像武陵人误入了桃花源——穿越时空,拜谒到古圣先贤。惊异的是:其所述之事竟酷似当今,所论之理亦切中时弊;其语言之凝练,情感之细腻,描述之生动……更令人如历其境,如见其形。真个是百听不厌,欲罢不能。
被唤醒的记忆,所激起的共鸣,催生着
2020-03-18 18:14重庆南开中学是我的母校,也是我的故园。从呱呱坠地到高中毕业,在此,我度过了烂漫的童年,求索的青年。往事历历,恍若眼前;抹不去的乡愁,似一首首隽永的诗篇。
童年的伊甸园
斗转星移,弹指已半个世纪。当年的南开也曾是我等髫龀小儿的乐园——爸爸妈妈都忙着教学生去啦,我们便和园中的百花一起长大。
2020-02-25 15:27小年的一场细雨洗去了空中的尘埃,次日,天空竟蓝得出奇:冬阳灿灿,万里无云;瓦蓝瓦蓝的天就像刚洗过的蓝宝石一般。街道旁,一串串大红灯笼分外亮眼,像一朵朵清丽绝尘的出水红莲;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今日蓉城,竟如此清新!
记忆被顷刻刷新。今冬,蓉城曾三番五次遭受到雾霾的侵袭:天空灰蒙蒙的,像
2020-01-22 15:0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这首《梅花》犹如一幅淡雅的素描,把腊梅的姿韵描摹得清丽温馨;把赏梅的情趣表述得恬淡惬意。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此刻,却使我甚感嗟叹。
今天,我又行至小区花园的尽头,心心念念着那丛腊梅:时至小寒,这花,该已是全然怒放,馨香扑
2020-01-13 16:46果然,又来了——我家正对面,七楼那一家:一老妪、一男士、一靓女;日复一日,轮番上演,乐此不疲。
从我家阳台望去,最先发现的是那位花甲老妪。一大早便抹屋擦窗,忙个不停;并三番两次从阳台栏杆上,不,更准确地说是从窗台上(她家新近将阳台全部封装了),伸出双手,拽着块蓝色抹布死劲往下抖动,尘土碎屑即纷然
2020-01-08 14:23-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