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一九七八年高考

    (散文)

    郑德忱

    一九七八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年,也是我三十而立、走进高考考场迎来命运转变之年。

    一九七七年冬,正式恢复高考。我和二弟德库一起去公社招办报名。德库凭着公社中学9年毕业证顺利报上了名。我,文革时正读初三,因文革还乡,连毕

  • 望儿山,那个古老的传说哟……

    每当回老家熊岳城,经过望儿山下,望着大钟形的山和山顶人影般砖塔,我便会想起妈妈一遍又一遍给我讲的那古老的传说,想起讲故事的妈妈,还有妈妈的妈妈……

    妈妈的妈妈家就住在望儿山下。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姥姥家,总是指着山顶的砖塔问:“你看,那塔像不像你姥姥呀?”“像,

  • 龙 鼎 山 记

    龙鼎山,原名南源山,去古城辽阳东南八公里许。面眺白塔广佑而佛光普照,背依千朵莲花以紫气东来,左挽首山古寺而清风和畅,右携汤河圣水以碧波潋滟。俯瞰山下:管道蜿蜒,虬龙盘也;塔罐巍峨,虎狮踞也;楼宇错落,玉阙现也;华灯璀璨,星汉烁也;花木纷披,彩云绕也;列湖晶莹,天鉴嵌也。此为何境?

  • 祝你一路平安

                                     

    郑德忱

    当列车风驰电掣开出车站,当客轮劈波斩浪驶出港湾,当飞机喷云吐雾冲向蔚蓝……呵,远方的游子啊,你可曾听见亲人、恋人和朋友那美好的祝愿?

    祝你一路平安,祝你一路平安!在这祝愿声里,我仿佛看见:满脸皱

  • 中 华 竹

            1988年春节,对门朱大哥送我一盆“富贵竹”,枝叶婆娑,绿意盎然,煞是可爱。朱大哥说,这竹子可好养了,泼实,不生虫,还能净化空气。于是,我开始了养竹的历史。的确,朱大哥没虚说,这盆竹子是我养的花木中最省心的。它无须施肥,不用喷洒农药,只需浇水,便能蓬勃生长。下班回家,

  • 中华忠孝赋

    古开天地,炎黄一脉传。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洋洋史记,浩浩经卷,小说话本,戏剧梨园。处处以忠孝为榜样,事事以仁义为典范。上自人君,下至黎元,二十四孝家喻户晓,三纲五常俚语村言。若人君者:舜帝大孝感天,文帝尝药亲煎,才赢虞舜清明日,方获文景绚丽天。若人臣者:高

  • 望儿山赤子

     

    迷茫游子影,陡峭望儿山。每当列车经过古城熊岳,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便会自然把目光投向车东五里之外的母爱圣地——望儿山。1992年,望儿山景区的开发者们便有超前的眼光和智慧,以望儿山为依托,以古老传说为依据,以弘扬母爱为主题,打造出新时代孝道圣殿。从1994年起,望儿山母亲节已连续

  • 火 锅

    我家有一只锡壳铜心的老火锅。若问它有多大岁数,很难说清。我家住在九垄地满族镇镶红旗满族村。解放前,村里有一户姓那的财主,据说是那拉氏的后代。土改那年分浮财的时候,在城里饭庄当跑堂的伯父,绫罗绸缎他不要,单单抱了这只老火锅回来。

    火锅是满族先祖发明的。起先,满族的先祖大多居住在长白山

  • 火 炕

    前不久回故乡,参加妻侄的婚礼。做饭烧菜,用火不少,自然把土炕烧得滚热。睡觉时,内弟说,姐夫,你睡炕头吧,解乏。在热烘烘的炕头上,我半蹬半盖着被子,直睡到日头照腚。起床后,顿觉筋骨活软,神清目爽。

    回到城里,我躺在那蓬松柔软的席梦思上,却难以入梦,又想起那热烘烘的火炕。我的第一声哭啼

  • 大 爱 无 欺

    (散 文) 郑 德 忱

    她叫冉华。1956年,我和她一起上小学,当时她叫冉翠华。她个子虽不高,却是班里的筐帽。在我的记忆中,她头上扎着两条羊角刷子,走路时,那羊角刷一颤一颤的。白净的脸上,有一对大眼睛,眼珠儿叽哩骨碌的,人都说女孩眼珠儿灵活肯定聪明,果真如此。她学习特棒,歌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