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初级小学是在村上小学读的,当时我们学校招收两个村的学生。我们班里有40几个同学。我在班上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发蒙时我还没有满七岁。班上最大的学生比我大5、6岁,他们来自离学校五、六里地远的山上,冬天下雪跟我一样打着光脚丫到学校,学校老师烧一盆热水让我们洗了脚后穿上布鞋。

    我们的老师姓李,数学、

  • 《红楼梦》中有个《好了歌》,很有意思。跛足道人念了这歌,最后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空”即是“了”,显然这个歌表达的是佛教的万事到头都成空的思想,但人们常常批判他这思想,但世界最终

  • 《担祡沟口歇》

    担祡到沟口,汗从背沟流。

    河塘如碧天,裸身河里游。

    打水仗,钻水底,

    一只螃蟹夹住手。

    哎哟哟,顽童的嘻戏,

    把劳累忘在了脑后。

    《虎山遇险》

    题记:我们家乡的山上有一老虎洞,常住有老虎。我曾在山上见过一次老虎。

    一日砍柴在虎山,突遇老虎在前边。{

  • 1966年我正好初中毕业,但“文革”开始了。我们个个当了“红卫兵”,并且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当时觉得好光荣,我们成了保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红色卫兵。小孩子懂什么,就是刘少奇当时也可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那时基本上不上课了,每天就是写大字报,进行大批判。老师和主任(我们学校没有校长,主任就是校长)都

  • 我为什么叫“技艺”?干农活不仅要有力气,而且每一样农活都有不同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挖土是最简单的劳动,目的就是把土挖松,好播种。开始学挖土时,高一包,低一洼,泥土没有钤细,不仅不好看,也不好打窝播种。就这种劳动,社员中也有高低水平之分。

    插秧(插稻谷秧),是技艺高一些的农活。在农村时,我们生

  • 《近视》

    远山灰朦胧,近树枝稀松。

    灯光花朵朵,高楼一重重。

    《隧道行》

    隧道行,车声灌耳步不停。

    数不清大车小车,

    听不见孩童的哭声。

    光亮处,才觉太阳东边升。

    2017年3月13日草

  • 该书中有一文叫《刘惔发名通论》,全文如下: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以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注:写,泻也;正,正好;刘尹,刘惔(tan),他曾经担任过丹阳尹,因此人称他为刘尹。刘尹 回答的意思是,

  •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如果这个“良心”都被打倒了,社会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了。中国当代有胆识、有担当的的良知,应对其极力地歌颂。下面点几个。

    杨显东,农业科学家。在1978年到1981年,顶住压力揭开了大寨的盖子。他说“大寨问题很大,如果盖子再不揭开,对全国农业发展极为不利……我要对八亿农民负责

  •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我认为,王阳明的思想,以及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多数都是研究人伦关系的学问,对于客观存在的自然

  • “文革”中我失学了,回家务农。那时我很爱读书,但找不到多少书读。于是把《毛泽东选集》五卷通读了一遍。他的话说得很好,如“为人民服务”等,我常为之感动。但家乡的农民对“毛老人家”后来的一些做法很不满(实际上就是后来说的他晚年的错误,那时还不敢说),我常和农民大爷们辩论。

    农民们常拿吃不饱、饿死人说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