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克拉,你在哪儿
梁孟伟
伊斯克拉和伟列,是中华苏维埃司法部长梁柏台和妇女部长周月林的一对儿女。
时光荏苒,梁柏台早在1935年牺牲,周月林也于1997年谢世,但他们1931年寄居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的一对儿女,至今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如果他们活在世上,伊斯克拉今年90岁,伟列也已8
2020-12-03 19:01一路风景
梁孟伟
每当晨光点亮了树梢,朝霞染红了天际,我就背起背包,沿着运河,向单位出发。
其实住地到单位,交通很方便。公交就在楼下,家里也已买车,还有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等。但我喜欢走路,十年风雨无阻。走路不但健身,而且风景满途。
我心随鸟飞,人跟船走。河水澄澈白云悠悠,水鸥翔集货
2020-11-09 17:09一块石头
梁孟伟
我的办公桌上有块石头。
石头不大,长不过9厘米,宽只有5厘米,高仅3厘米。底稍平,背扁圆,像一只伏着的河蚌。连纹路都有些像,一轮一轮地荡漾,一层层地叠加,一圈一圈地收缩。像个奉化的千层饼,像圈湖面的细波纹。自下而上,白黑叠加,但每圈波纹又有变化,数圈细纹后夹一圈粗纹,使
2020-10-18 07:58野菊花开
梁孟伟
平生见过很多花,有一种花最让我难忘,那就是野菊花。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到一所山区中学实习。那里地处天台山脉的褶皱当中,群山在这里逶迤,沟壑在这里纵横,竹木在这里绵延,白云在这里出没。由于山多,溪涧总是弯曲;由于山高,太阳出来得迟。
9月1日,学校开学。一早前来报到
2020-09-23 11:18寻找天姥
梁孟伟
虽然天姥就在我的家乡,但第一次知道天姥大名,却是在一本唐诗里面。记得当时正上初中,同村一位叔叔,借我一本唐诗选。在那个无书可读的年代,突然得到这样一本好书,仿佛饿乞丐面对一顿大餐,穷书生邂逅一位美眷。
翻阅《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读到“天姥”一词的注解,“在浙江新昌境内
2020-08-29 17:12萤火虫
梁孟伟
一
故乡的夏天!记忆的屏幕上不时有一点两点的萤火升空。
等到绚烂的晚霞黯淡于西方的天际,或者暮雨收起了缝天缀地的针线,黑夜就穿着玄色的大氅悄然降临。这时凉风拂来了“沙沙”的竹笑,星星逗响了“呱呱”地蛙鸣,夜幕点亮了“喳喳”的蝉声……在一片乐曲声中,萤火虫提着灯笼,和着
2020-08-08 08:38学木匠
梁孟伟
如果没有1977年那场高考,我可能还在做着木匠。
1975年1月,当我一脚迈出高中的校门,就知道校门已向我重重关闭。沿着崎岖的山路回家,开始了坎坷的人生。
那个年代,我们回乡知青的希望,比萤火虫的光还要微弱。一是参军,二是代课,三是上学,剩下的就是种田。
参军自然
2020-08-01 08:51徐渭的幸与不幸
梁孟伟
相比生前,徐渭死后是宁静的。他在绍兴西南姜婆山麓,已经酣睡高卧四百多年。月亮圆了还缺,白云去了复来,草木荣了又枯。只有徐渭墓每天蹲在那里,坐迎日出日落,笑看春花秋月。
记得数年前拜谒徐渭墓是个意外收获,我和妻参观完印山越国王陵准备回家,朝西一瞥“徐渭墓”三个字,那
2020-07-20 10:28写作之乐
梁孟伟
一次有人问我,如果有下辈子的话,你会重新选择什么。我说还是写作!那人笑我写了一辈子,图的是什么呀?
是啊,既无名利,又多劳思,图什么呢?
如果把现有的生命相加,写作几乎占到一半。当然这一半岁月中,大部分在写新闻。即使后来从事发行,也还兼写着新闻。直到新闻也不写了,十
2020-07-12 11:00消失的古村落
梁孟伟
一个个古老的村庄,那是我们生命的绿洲,心灵的家园!
门前总有一湾柔情如母爱的潺潺溪流,屋后总有一脉伟岸似父亲的绵绵青山。村头的巨樟亭亭如盖常年蓊蓊郁郁,田间的庄稼平整似毯春秋黄绿转换。当你走近那个色彩斑驳的家园,那是一幅淋漓的水墨,一首沧桑的古曲:陆离的石墙肩负着青
2020-06-26 16:09-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