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
玩耍不仅仅是消遣时光,玩耍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玩耍是孩子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意识的重要方式。
玩具是玩耍的道具。
玩具不仅是孩子的快乐源泉,,玩具都在默默塑造孩子的未来,从手眼协调到创造力培养,从语言发展到情绪管理,玩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道
2025-08-25 15:02小时候在上海,那时候没有电视,家里只有白炽灯,那时候白炽灯叫灯泡。那时候收音机已经有了,收音机只是官宦人家的奢侈品,虽然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我也没有感觉多么无聊。
男孩子打弹子、刮刮片、滚铁圈、抽陀螺、盯橄榄核、斗鸡…。
女孩子多玩跳绳、踢毽子、造房子、跳橡皮筋…。
最简单的游戏,现在看来
2025-08-25 15:01大阳渐渐地缩进西边的房顶下,夕阳红霞把天空镀上一层金色。
弄堂里马上觉得不是那么酷热了,但是房间里仍然像蒸笼一样闷热。
天很快暗了下来,一盏盏灯泡被点亮,灯泡发出昏暗的光亮。
上班的人下班了,上学的学生早就回来,妈妈奶奶已经忙了好一会。
饭菜已经端上桌子,家家户户都热闹非凡。
弄
2025-08-25 15:00弄堂里数不胜数的美味,要是每天吃一样,甚至可以一个月不重样。
小吃花样再多,大部分人家早餐都是在家里吃泡饭的。
小吃花样多了,给了上海人多了一些选择,不可能所有人一年到头都是吃泡饭。
急急匆匆的人拿着大饼油条就走,在家的人拿着钢精锅买豆浆油条回家一起分享,我们就是在家里吃早饭的人。
2025-08-25 15:00爸爸说:“今天我们去混堂汏浴。”
混堂我知道,混堂是洗澡的地方,但是我没有进去洗过澡。
去一个新的地方洗澡,我们当然乐意了。
小时候我们一直在家里洗澡,家里有一个高脚的脚盆,是紫红色的,脚盆还有一个提把,这个可能是妈妈陪嫁的嫁妆。家里还有一个大的圆木盆,这是妈妈每天洗衣服的,这是也是我们
2025-08-25 14:59在中国,上海外滩人人皆知,上海人几乎人人都去过外滩。
我在上海那几年,我一样也去过外滩,至于去几次就没有一点印象了。
外滩并不是海滩,外滩也不是长江边,外滩位于黄浦江畔,
清道光廿四年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也是旧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外滩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
2025-08-25 14:58“西洋镜!看西洋镜了!”
我和弟弟刚刚从家里出来,就听到西洋镜的吆喝声。
西洋镜不是单纯地说,而是像唱戏一样连说带唱十分好听,唱腔中夹杂着锣鼓镲的敲击声。
老上海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现代化的视频设备,刚刚解放那时候已经有了收音机,收音机还不是普通家庭能够具有的。电影院就在梅芳里旁边,条件好电
2025-08-09 08:15“啾啾,啾啾,啾啾啾。”
这是蟋蟀的叫声。
上海人叫蟋蟀为螊绩。
“螊绩叫了。”我说。
爷爷有两个灰色的蟋蟀盆子,每一个盆子里有一只蟋蟀,
其实爷爷还有好几个竹管,竹管里也有蟋蟀,竹管开口塞着一坨报纸。
爷爷说:“给螊绩喂一点菜。”
去到灶披间拿了一片菜叶,我给每一个蟋蟀
2025-08-08 07:10饭窟,饭窟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
饭窟就是一个简易的保温桶。
老上海每家每户可能都在用,反正我们家就有一个饭窟。
以前做饭就一个煤球炉,要煮饭又要炒菜,于是每次都是先做饭再做汤炒菜。天冷了,等上班上学的人回来,先做的饭菜就已经冷了。
饭窟就是一个保温箱,把刚
2025-08-07 07:16天格外地热,我们都躲在阴凉处。
记得小时候天热的时候,上海的弄堂里总能听到蝈蝈的叫声,上海人叫蝈蝈为叫哥哥。
“蝈蝈蝈!蝈蝈蝈!”
蝈蝈蝈声高低起伏,蝈蝈的鸣叫,预示着是夏天的到来。
弄堂里走来一个小贩,长长的杆子挑着许多精致的竹笼,马上我们一群小孩子围拢上去。
竹笼不大,竹笼也
2025-08-06 07:05-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