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社会关系网中被束缚的脆弱生物。”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莱姆如是说,他所说的束缚指的是社会规范,即我们应该如何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如果违反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服从就会受到奖赏。社会规范是人们生活的准则,就像蜘蛛网一样具有广泛的覆盖性。社会规范可以使我们有预见地、有秩序地与他人相互作用
2015-09-06 10:58有句话说: “历史决不会重演。”又有句话说: “日光之下无新事。”这两句话结合起来也许含有全面的真理。从中国的观点看,在国际政治的范围内,当代的世界史以及近几百年的世界史就像是重演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史。
春秋时代是由《春秋》所包括的年代而得名。战国时代是由当时各国战争激烈而得名。我们已经知道,封
2015-09-06 10:55一个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最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认可、模仿,这就是权威认同,而它所产生出来的社会效应即权威效应。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就曾向世人宣示:“走吧,跟着权威!”这似乎已经揭示出了人类的一种普遍本性,以及权威在人类群体中的重要性。这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2015-09-06 10:54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
2015-09-05 22:12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
2015-09-05 22:11如果仅仅由于我可以从我的思维中得出什么东西的观念就断言凡是我清楚、分明地认识到是属于这个东西的都实际属于这个东西,那么难道我不可以由此得出关于上帝存在的一个论据和一个论证性的证明吗?
当然我在我的心里觉察到他的观念并不比不论什么形状或什么数目的观念差。我对于一个现实的、永恒的存在性之是属于它的本
2015-09-05 22:09人类的贫穷会深不见底,其欲望也会无穷无尽,直到他对自己的灵魂真切地意识到的时候。从那一刻开始,他的世界便处在一种汩汩的暗流涌动之中——这是幻觉,却也不是幻觉。对一个已经证悟了灵魂的人来说,存在一个宇宙的枢机,万物都围绕着他而各安其居、各得其所。唯有他才能由此感召与体味一个和谐人生的荣宠。
当时地
2015-09-03 18:46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照柏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哲学家应当为王,或者王应当是哲学家;一个人为了成为哲学家,必须经过长期的哲学训练,使他的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
2015-09-03 18:44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
2015-09-03 18:41古印度人渴望在“梵”——这一遍知和遍在的精神之中生存、行动,并通过把梵这种意识的范围扩展到全世界而在梵中获得快乐。但可能有人会强调,这是一个对人类来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心识的扩展是一个向外延伸的过程,那么它将永无止息,这就像试图用勺子舀干海水而穿越大洋一样。但在现实中,听起来这并不荒谬。
人
2015-09-02 16:41-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