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论证都是由命题或陈述构成的,因此,我们先从讨论命题或陈述入手。命题就是可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一个命题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如果命题与它所描述的事实相一致,则它为真,否则为假。在这一点上,命题不同于问题、请求、命令和感叹,这些都不能被肯定或否定。虽然命题的一个明确特征就是或者为真或者为假,但我
2015-09-09 13:28如果生命的意义是我们所创造的意义,那就得认识到我们的激情和计划有着致命的偶然性。它们没有任何必然性。实际上,我们自身也没有必然性。恰如加缪和乌纳穆诺两个论证的那样,我们的担当终究是有限的,对于“为什么”的问题不存在最终的答案,一切都结束于死亡。我们要求不朽,或与上帝同一。但悲剧是真实的、不可否认的,
2015-09-09 12:15哲学家要谈论正义,相对容易:与主题保持距离,将其抽象并简化为一种理论,毫无结果地争论着权利与需要、应得与平等之间的冲突。其他主题可没那么容易谈论。
哲学之所以追求形式化和“干瘪”,是有其隐秘动机的。人类苦难就其本性而言,绝不会是“干瘪的”。“哲学性”这一表达,通常被用以指称一种通过思想处理不幸的
2015-09-09 10:39那些从人类心灵生出的最为深沉和虔诚的祝祷文,一直在用古老的言语述说着。我们生活于痛苦之中,因为我们是因自我所创造——自我偏执而狭隘,也不能映射光明,因此它对于无限茫然不见。
我们的自我不和谐地大吼大叫——它不是调好弦的竖琴,琴弦随着永恒的乐声震荡着。不满的叹息和败北的失意、对过去碌碌无为的悔恨和
2015-09-09 09:59当代的中国哲学,特别是战争时期的中国哲学,是什么样子呢?中国哲学对于未来世界的哲学,将有什么贡献呢?
从历史学家的观点看,应用这种方法有其限度,因为古代哲学家的观念,其原有形式,不可能像现代解释者所表述的那样清楚。哲学史的作用是告诉我们,哲学家的字句,这些人自己在过去实际上是意指什么,而不是我们
2015-09-08 22:52内在于人的灵魂中的整体性原则,首先在于它时时都是活泼泼的,并且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社会、政治及宗教来建立广泛而深刻的联系。那些为了人类的大爱而舍弃小我,让灵魂的真实内涵得以彰显的人,就是我们伟大的先知。他们以灵魂为生命而非活在自我当中,因此而向我们证明了人类的终极真理。
意义就在于,无论我们爱
2015-09-08 22:51如果有人要我下哲学的定义,我会用悖论的方式回答:哲学,特别是形上学,是一门这样的知识,在其发展中,最终成为“不知之知”。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它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
哲学,和其他各门知识一样,必须以经验为出发点。但是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又与其他各门知识不同,不同之处在于,
2015-09-08 09:19一个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最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认可、模仿,这就是权威认同,而它所产生出来的社会效应即权威效应。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就曾向世人宣示:“走吧,跟着权威!”这似乎已经揭示出了人类的一种普遍本性,以及权威在人类群体中的重要性。这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2015-09-07 18:42我不应该想象我不是通过一个真正的观念,而仅仅是通过有限的东西的否定来领会无限的,就象我通过动和光明的否定来理解静和黑暗那样;因为相反,我明显地看到在无限的实体里边比在一个有限的实体里边具有更多的实在性,因此我以某种方式在我心里首先有的是无限的概念而不是有限的概念,也就是说,首先有的是上帝的概念而不是
2015-09-07 18:41从众心理是人的一种本性,是指人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会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然后做出判断、形成印象以及欲付诸行动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众心理就是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它包括两大部分,思想上的从众和行为上的从众。
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从众效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真实存在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
2015-09-07 09:32-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