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揪痧子

    文/张朝林

    七十年代的生活,是最困苦的生活,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主食是红薯,有顺口溜为证:“早晨红薯开会(红薯稀饭),中午红薯站队(蒸红薯),晚上红薯聚会(熬煮红薯片)”,副食是酸菜,少盐无油,和红薯一起吃,胃酸得难受,嘴里吐苦水,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我们满肚子都是蛔虫、钩虫,害得我

  • 重游趵突泉

    文/张朝林

    老舍的那篇《趵突泉》让我魂飞魄散,浮想万千。他那篇诱人的《趵突泉》我背诵的滚瓜烂熟,他那优美的文字,如同一枚抓痒痒的挠挠,时时牵动我的灵魂。多少次在梦里看到那口差不多见方的清泉,冒着硕大的水泡,泛着无穷的水花,梦见那串斜放在清泉中的一串珍珠,伸手一抓便立刻碎了。

  • 我陪儿子登泰山

    文/张朝林

    在泰山脚下下车,已是下午六点,一浪一浪的泰山朝拜者,拄着拐杖踏着暮色朝入口走去,有的租上军大衣和帐篷,他们是在泰山顶露宿,准备迎接早上磅礴的日出。

    儿子看看夜行的大军,用着试探的口气说:“老爸,我们也去夜登,看看日出吧?”。我脸上掠过一丝愁云,因为我体力不支,

  • 泰山拐杖

    文/张朝林

    泰山脚下阶梯两旁的货亭里,除了吃的、喝的、拜的,最多的要数泰山石雕和泰山拐杖了。

    儿子执意要给我买一根拐杖,因为爬泰山大都是山坡的石阶路,拐杖作为第三条腿,可以帮人攀登。儿子一打听,高档的泰山拐杖要好几百元钱,中档的几十块,最低档的只有两元钱,想必人有贫富之分,物有

  • 山菊花依然灿烂

    小巧玲珑的山菊花,在其他花草树木枯萎、凋零的时候,她在悠悠的秋风里,无声无息的开放了。

    山菊花她不择地域、环境,只要拥有一撮土,她就会努力地适应,快乐的成长,尽情的绽放。

    她开在溪流边,聆听着淙淙的泉音,给溪边的洗漱的山姑送去微笑。

    她开在崎岖的山路旁,静静地为攀登者

  • 月朦胧水蒙蒙

    文/张朝林

    月亮挂在天空上,朦胧的月光下是家乡弯弯的小河,小河两岸围着垂柳,垂柳依依、垂柳蒙蒙,在迷蒙的月色下,垂柳失去了白天靓丽的风采,她把耀眼的翠绿,深深地寄托在朦胧的月色里,给人一种羞涩的美、深邃的美、似明似暗的美,在河风的摇曳下,轻轻起舞,拨弄月色。月光下的小河,水汽蒙

  • 美丽的文字寓言

    文/张朝林

    一贯“横着”走路的“一”,为了锻炼身体,坚持“倒立”行走。一次被“人”看到了,“人”字轻蔑地说:能啥哩能,去了趟阿拉伯,就能得翻跟头,是不是还想改国籍?“一”字不理“人”,该干啥干啥。

    这时候,“八”出现了,笑呵呵地说:你不懂的“一”,人家是在练瑜伽呢。“人”

  • 怀念故乡的竹林

    散文 /张朝林

    我怀念故乡的竹林。

    故乡有两大竹林。这两大竹林散落在村前弯弯的小河的西岸,一林是“三道湾竹林”、另一林是“大湾嘴竹林”。这两大竹林,把故乡染绿了、浸清香了,也把游子的梦泡翠了。

    竹林各有特点:“三道湾竹林”以密著称。小河在这里绕了三个弯,弯出三大块沙地

  •   闪光的雪球

    文/张朝林

         冬日,夜降大雪。

         是日,山川一色,北国风光;校园银装,分外妖娆;松坠雾凇,晶莹剔透。

         课间活动,学子闹雪;操场,雪球纷飞,银光闪烁,闹声放大,童趣张扬,操场沸腾。

         “嗖”,一雪团飞来,正中校长头,溅出灿烂雪

  •   校 园 慢 步

    文/张明哲/张朝林    

          睡不着觉,估计睡前咖啡喝多了,翻身,穿衣,开门,关门,顺便带上P3和香烟.。离开嘉园,步入南门。夜色下的北京交大也别有一番景致,没有了白日的噪杂,略显得几分幽静,像一位尘世中清新脱俗的女子,恬静雅致。两旁的白杨树历经沧桑,见证着这所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