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早晨
文/张朝林
悠悠的钟声,在微微的晨曦中荡漾开来,唤醒栖息在校园梧桐树上的小鸟们,叽叽喳喳飞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通向校园的每一条小路上,也有一群群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小鸟,她们一起涌向晨钟召唤的地方。
校园的草坪上沾满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耀着熠熠光辉,就像一对对顽皮的小眼
2014-09-09 07:57古井
文/张朝林
童年的古井,长满青苔,长满绿茵茵的记忆。
在我无数次的梦境里,有一轮月亮跌进古井里,溅出银色的笑靥。
依然记得故乡那口深深的古井,记得古井旁边那棵高大的歪脖子老柳树,还有与古井相依为命的半亩荷塘。
有一位少年,在月明星稀夏季夜晚,倚在老柳树的树干上,吹着柳笛,任
2014-09-07 09:25在风雨中奔跑
文/张朝林
那年盛夏,天似乎格外炎热,在淋漓的大汗中,我和十岁的儿子,匆匆吃完午饭,热的都不想说话了。闷了一会儿,儿子说,爸,我们打上遮阳伞,游泳去。
故乡有条河,叫月河,月河流到“长湾”的这个地方,扭成一个“月牙形”,在这个“月牙形”的河床上,河面拓宽,水流平静,是一个天
2014-09-07 09:09月河落日
文/张朝林
深秋。月河。落日。树林。小舟。晚霞。在那个深秋的旁晚,我站在月河边上,和落日邂逅。月河上的落日,是壮美的、瑰丽的。
我目睹华山之落日,那是一种空旷的美、辽阔的美。站在华山之巅,眼前的山峦,依次从脚下跌落,鳞次栉比连绵到遥远的西天,夕阳在西天徘徊、燃烧,从云层里挤出来
2014-09-07 09:00我爱故乡明月
文/张朝林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我爱故乡的明月。
每每月半的傍晚,月亮从故乡的大坡梁慢慢的浮起来,浮起来的月牙,好像是一个灵巧的嘴唇,把大坡梁的丘峰分割成起伏跌宕的丘峦,明亮的“嘴唇”和灰暗的丘峰形成落差,有一种对比和错落之美。月亮慢慢浮起来,淡淡的银辉从丘峰上流下来,
2014-09-07 08:32故乡的小河
文/张朝林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每当我听到这支歌,我的脑海里就涌现故乡小河清晰的影子。
故乡的小河不大,她发自遥远的牛山山脉。小河流到故乡村前,似乎不愿离去,在村前迂回出一个大大的“几”字后才留恋不舍地向东流去。
故乡的小河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清幽幽的河水,倒影河边婀娜多
2014-09-07 08:31难忘的露天电影
下午,在村前的大院坝中央,栽起两根竹竿,撑起一块白色的银幕,这就是乡村露天电影的序幕——这一序幕,是村里惊天动地的新闻和广告,向四邻八乡的人们昭示着——这里的夜晚即将上映精彩的露天电影。
村里的“张大个子”,是一位吃香喝辣的放映员,黑不溜秋,一脸的胡茬,他走村串户,放映电影。
2014-09-05 08:04扫柳叶
在我的童年时代,不但极度缺粮食,而且十分缺柴火。一年当中很少吃米饭,记忆犹新的两顿米饭是最香、最美的:一顿是刚刚收下稻谷的时候,母亲把舂好的米小心翼翼地淘好,下在锅里,我们兄妹几人就秀在锅边看母亲做米饭,母亲乐呵呵地一边烧火,一边轻轻地搅锅,那香喷喷的米饭,诱的我们直流口水。开饭了,我们
2014-09-03 14:00怀念小人书的年代
七十年代,是物质、精神极为贫困的年代,那个时候,人们精神生活的最高享受,有三件事:一是按时聆听家家户户安装的有线广播,革命样板戏百听不烦,《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穿林海”那女老少都会哼几句,《红会赤卫队》韩英的演唱,让人热泪盈眶。第二件事就是傍晚十里八里的撵去看露天电影,老式的
2014-09-03 08:37- 上一页 第一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