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村牛肠水圳下游的拐角处有一幢保存良好的建于清初顺治年间的民居——敬德堂,屋基为方形,是明末清初民居建筑的代表作,走进院子基本可了解一些当时的民居建筑的特性以及徽州商人的生活状况。前厅有一幅楹联:“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从中可以看出,虽为商人对文化还是相当的敬重,也希望自己及后辈们能有
2014-07-28 15:15“青山绿水本无价,谁引碧渠到百家。”那九曲十弯的牛肠水圳绕屋穿堂,处处通畅,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汨汨清泉都沿墙脚流过,几多清凉,几多欢畅,清澈的流水映照出层楼叠院,濛濛的山色如水墨倒影湖塘。信步于窄窄的小巷,高高的马头墙,蜿蜒的小街巷,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一股浓烈的山村风情,从古旧的房舍内飘出的、
2014-07-25 10:32黄山坐落在安徽的西南部,古时亦称黟山,是五岳之一,若论四季变换之景色则可居五岳之首,名扬世界。黟县也因山多而得名,与黄山山脉的群峰连绵,峰峦迭起连为一体,古时道路交通多受其制,出门行商甚为不便,阻碍了与外界的通商和交往,仅有水路新安江可直达杭州,成为走出大山的主要水上通道。正是如此,黟县的自然景观,
2014-07-24 10:00灵山梵宫坐落于大佛的右侧,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水,钟灵毓秀的灵山景色,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宝相庄严的灵山大佛比邻而立,瑰丽璀璨的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灵山梵宫建筑气势磅礴,布局庄严和谐。高三层的梵宫采用退台式建筑布局,富有层次感,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呈对称分布,顶部为错落有致的五座华塔,后侧为曼陀
2014-07-18 11:22灵山大佛位于无锡太湖之滨的马山秦履峰南侧的灵山地区,与灵山梵宫、五印坛城组合成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佛教建筑群。面朝碧波浩瀚的太湖,背靠四季常绿的青山,演绎着佛法世界的宏伟与精妙。
沿着环太湖蜿蜒的公路,远远的即能看到耸立在灵山山麓的大佛,光耀四射,万顷太湖水波光粼粼,四周青山林木葱郁。据传当年玄奘
2014-07-17 09:00拙政园最旖旎的风光是在夏日,遍园荷花盛开,到处绿柳垂杨,繁华似锦,鸟语花香。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登上随意的一座楼阁,满目的池水为荷花覆盖,环绕在你的四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一朵朵莲花镶嵌在荷叶间,摇曳于水面上,偶尔还真可见有几只蜻蜓婷婷的站立于花蕾之上,而荷塘里的蜻蜓品
2014-07-04 12:41园林最初的形成大多是以个人的私家庭院存在的,几经变迁,经过长期以来的修缮扩建,直至近代才由政府或地方接管经营。这样在园林的建筑和环境的保护上得到了更好、更有利的保障,现在所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园林越来越精致而有大气,成了一个地方的象征,为游人所必到的处所。素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苏州拙政园,以其无以伦
2014-07-03 08:47寒山寺内历朝各代名人书写的《枫桥夜泊》的诗碑有很多块,字体风格各具神采,展示着中华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是寒山寺悠久文化历史的反映,加上深厚的佛教文化,说明了文化是它名扬天下的根本。那块主体高度为近16米,总重量为388吨的号称“中华第一诗碑”,碑的正面镌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此碑是在清
2014-07-01 10:2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而家喻户晓,自此,历代名家描写赞美枫桥寒山寺的诗文众多,使千年名古刹更加名满世界,成为各地游人到苏州而必然前往游玩之所,欣赏诗文碑帖之外,还可聆听在此流传的民间故事,年末听钟声已成为寒山寺的一大传统。
2014-06-30 10:59公园湖泊,青山绿水诸多景观而集于一处者,总会特别使人留恋、驻足而忘返,置身于如此奇妙之境,仰观青山绵延,断壁残垣,水在溪涧涓涓流淌,船在湖中悠悠划动,凉风习习,山水相映,怪石奇洞,削壁千仞。东湖虽小,不及西湖之大气,亦无南湖之典雅,可集众多奇景于一身,可谓天然的盆景公园,为浙江三大名湖之一,成为业界
2014-06-28 10:15-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