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苏州众多的古典园林中,艺圃则不太为人所知,基于其所处的位置(在城西北的吴趋坊内的文衙弄,偏离于闹市的街道)及园林面积比较小(全园占地不到4000平米),相比于其它园林在建筑上也无太大的特别之处,而且地处僻静,汽车也无法进入,只能步行穿巷而入,自然就门庭冷落了。相对于别的园林的热闹鼎沸,人流如潮,艺

  • “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这句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世界级的游览胜地,众多是游客心中的向往之所。虎丘山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古迹遍布,风景绝佳,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远远就能看到的、耸立于山巅之上的那座千年古塔---云岩寺塔,虽经千年

  • 济南因众多的泉水而得名,大小七十二泉遍布在济南的城市,而趵突泉是位居“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名泉”。追溯其源头是在济水的发源地王屋山的太乙池,而太乙池的池水至今不竭。蒲松龄在《趵突泉赋》就说:“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较早的记载也

  • 对于济南大明湖的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10多年前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的热播,乾隆爷曾经在大明湖畔遇到了豆蔻年华的夏雨荷,演绎出一段千古奇闻的传奇故事,虽说只是传说,可看的人大多信以为真了。现在的大明湖附近则有许多挂着“雨荷”招牌的产业,也可算是文化的延续吧。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历来在众多花卉中对梅花情有独衷,不只在于梅花的傲雪独妍的高洁,桀骜不羁而甘受群芳所妒的独行风格,“一树独秀天下春”,更是传递春天的信息,独立寒风中,却把香气播洒人间,历来为众多诗人所赞美。“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在岁寒三友中,“松竹梅”独以梅花其骄而不艳的

  • 唐伯虎(即唐寅),这是一个在人们的习惯印象中的风流才子,对于他的故事更多的是基于民间的那些传说,大多还是比较荒诞的,而真实的唐寅却很少为人们所知晓。说他是才子,无可厚非,是那个时期书画界的杰出人物,而风流也许并非如民间流传的那样,旧时代的文人大多的是郁郁不得志的,骨子里有着一股傲气与清高,在某些行为

  • 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出门不见山,就是几条河,附近的湖泊也不大,往西到太湖边的山也不够高,总缺少巍峨之气,威武之态,所以对山川素来挺向往的。早些时去广东,在火车上,当进入江西境内倒是看到有几座稍高大的山,可只是在车窗外一闪而过,终难见其真面目,无法下车踏上这山坡之地而体会登临之快感。后来在浙江绍兴工作

  • (一)

    转眼间已是到了中秋时节,虽然还没看到大片落叶纷飞的景象,可偶尔闻到飘来的桂花清香,已然感觉到秋天真的已经来了。黄昏,“唧唧,唧唧”蟋蟀的鸣叫声从窗外传来,那么欢快,一下子给寂静的黄昏带来了热闹,也驱散了酷暑的躁热,蝉声已然的消声匿迹了。哦,是因为窗把蟋蟀欢叫声传递,却使我徒然间明白了秋天

  • 春天是个令人向往的季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满目都是青青的草地,微风吹过翻动层层绿浪,飘来阵阵清香,带动着梦想的翅膀飞翔在天空。依稀还记得小时候的诸多趣事象虫儿那样的探出来,享受着这春天温暖的阳光。

    三十年前的农村基本还是延续着古时的劳动耕作方式,比较贴近于自然环境,无际的旷野四季分明。走出门外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清明时节的江南,已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融和的天气日照充足,田野里青纱漫漫,池塘边碧草萋萋,堤岸上柳丝飘飘,山涧中溪水潺潺。坡上桃花,园中樱桃,河边弱柳,桥下碧水。清风过处波影憧憧,香韵袭来不觉倦意顿消。若是在蒙蒙雨雾中,亦如轻纱似萝帐,雾气蒸太虚;亦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