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生活简单朴实,比起现在要落后贫乏:住房简陋拥挤,买东西排队,天天接水排队。无所事事的人大街小巷乱窜,人闲就会生出事端,不同片区的痞子们争强斗狠,不过只是发生在他们之间,对周围的人干扰不大,没什么痛感。

    街面上还会经常有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他的脸和手都是漆黑漆黑的。小孩子特别喜欢

  • 小时候过端午时,门前屋檐插上艾草,吃糯米棕子、咸鸭蛋,鸡蛋,五仁月饼。出门或上学校时身上带着鸡蛋,有小朋友喜欢对碰比硬。

    用大块肥肉炼出一盆油,油滋拉又香又脆,用猪油炒菜,炸油条、糖糕、麻圆,炸干红辣椒作酱。棕叶用芦苇叶或虎皮叶,先放在大盆里,开水烫一下,浸泡一段时间。逢年过节才吃得丰盛些,平时

  • 现在看到原望峰岗火车站大厅成了一间破旧的大平房,而小时候还没上学时常来到这里玩,感觉特别高大,充满憧憬。

    大厅里有几排长条木板凳,西边一个售票窗,南门一个检票口,没有车票不让进站,就从车站大厅东侧边缘人们走出的小路进到站里。

    在站台上,看着一列列满载煤炭的火车吐着白雾、冒着黑烟,呼啸而来,隆

  • 小时候,沿街北边有书店、粮站,对面南边是一大片空地,出没着各种各样的手艺人:

    补锅补碗、锵刀磨剪子,烤红薯的,剃头老人是同学的爷爷,常看到他找爷爷要零钱买红薯;爆米花的,人和锅都黑乎乎的;货郎摇着拨浪鼓;

    耍把式卖艺的不常出现,但都能表演各种绝活。曾有一个中年人赤裸着上身,在众目睽睽下把一个

  • 记得小时候经常见到蜻蜓飞来飞去,有时落在草木上暂时停留。这时,我们就摄手摄脚地走到它身边,用手指轻轻地捏到它的翅膀或尾巴,没等它反应过来,就捉住了。

    最傻的黄蜻蜓,数量多而且容易抓。难抓的是红蜻蜓,浑身通红像红辣椒,不多见,非常机警,稍有靠近就飞走了。谁要抓一只红辣椒都会兴奋极了。

    特别是在

  • 现在,不论走到哪,都能见到零星的或成片的油菜花,特别是在田野或山坡,更是一片金黄,气势盖过所有的绿。

    记忆中小时候随处都有的是喇叭花、狗尾巴草、洋槐花。家属区内也有不少的洋槐树,大人小孩用竹竿或爬上树摇落下洋槐花,可以生吃也可蒸着吃。

    喇叭花和狗尾巴草到处都有,院墙、路边、田野,沟渠。狗尾巴

  • 七八十年代上小学时,好像只在开学初交几毛钱,就不用再交什么钱了。

    布做的书包里只有语文和数学书,两个作业本,一枝铅笔或一个铅笔盒,瘪瘪的,背着轻飘飘的,都塞到桌肚里还有不少空,有的同学书包鼓鼓囊囊的是装了别的东西。作业也很少,常常没有作业。

    学校和班级把居住较近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放学

  • 不经意间浮现儿时模糊的光影:

    大人小孩看上去普遍显得瘦些,只在跃进门的国营早饭店,见到炸油条的大胖子,身子架能抵得上两个成年人,边炸还边吃着粗大的油条。

    旁边的副食品店里,柜台上放着几个大玻璃瓶,里面是五颜六色的糖果。柜台里摆放着圆肚子的大酒缸(桶),大人们在酒桶里舀一碗酒放到柜台上,打开自

  • 小时候,大人小孩常在平房前看天上的云,预估天气情况。

    夏季的天说变就变,一会晴空万里,一会又乌云密布,在暴雨过后总会出现一道半圆的彩虹,也有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景。

    到了晚上,就在户外的凉床上仰望满天的星星,在大人的指点下认识夜空中的星座,再听一段关于他们的传说。

    夜里最亮的北斗星,是七颗

  • 在传言地震的时期里,家家都在门口搭起了防震棚,大人小孩都关注天象,留心动物的异常行迹,这些地震前兆。

    白天在屋里,晚上就挤在防震棚里,一开始很新鲜,过段时间就受不住了。有时就试探性地回到屋里,睡得也不踏实,门窗大开着,一有情况就好往外跑。

    久等地震也没有来,时间长麻木了,人们就陆续搬回屋,防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