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打草绳”

    江南的冬天是农闲时节,外公闲不住,总在这个时候打草绳。草绳是用稻草打的,稻草在老家称做“秆”,秸秆的秆。打草绳要用糯谷的秆,糯秆比普通稻草长很多,每年外公都要留一些糯秆备着打草绳。秆先要锤打,家里有块很大的鹅卵石,秆铺在卵石上用棒槌从下到上,每一个地方反反复复地敲打。

  • 望子成龙

    如果说“望子成龙”是句古话,肯定不对,龙在中国古代代表天子,也就是皇帝,一般情况下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做皇帝,其他任何人想让儿子当皇帝都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因此“望子成龙”一词应当不早于民国。

    百度百科和好搜百科都指出:“望子成龙”出在清代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无如望子成名,比

  • 戒讽刺

    明末李笠翁的《闲情偶寄》词曲篇论述的是戏曲理论,其开篇就是《戒讽刺》。李笠翁提出文人的笔和武士的刀一样能杀人,刻意在文中报仇泄怨,丑化人物形象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所以在书的开始就要世人戒讽刺。

    我国古代戏剧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各自代表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这个传统很早就形成了。

  • 从农业种植谈知识产权文化

    当我回到农村再次做起了农民,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土壤对庄稼的生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不仅决定适合种什么庄稼,土壤的土质条件还决定庄稼长势的好坏。现代农业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提升土壤的“体质”来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如体质好的人会少得病,自然不需要过多的药物来干预治疗疾病。

  • 别让母爱成为负累

    今年去老家的次数勤些,母亲总要将我的箱子装得满满的,每次沉甸甸的从几千里外带来,气喘吁吁提到6楼对体力都是一次挑战。箱子装的无非是些老家寻常的食品,那些所谓的传统食品经不起食品安全的审视,也不符合现代健康理念,早没有了胃口。打开被塞满的冰箱,望着逐渐霉变的食物,在丢与不丢的犹豫

  • 其实我不懂什么是文明

    一个女司机开车不规范,被一个路怒的男人暴打了一顿,引发了人们许多话题,开车文明就是其中一个。“文明”一词对我们并不新鲜,仔细想想却发现,其实我不懂什么是文明。

    上初中时看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的小说《蓝屋》,暗自决心要跟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做个“上等人”。那时我还是个乡下孩子,

  • 虫虫危机

    《虫虫危机》是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动画片,说的是蚂蚁王国被一群坏蛋蚱蜢欺负,小蚂蚁菲力不小心把进贡给蚱蜢的粮食碰到悬崖下,蚱蜢威胁将血洗蚂蚁王国,蚂蚁王国发生了“虫虫危机”。

    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发生了“虫虫危机”,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小虫虫煽动 “蝴蝶”的翅膀,变成一种生态危机,危害到我

  • 说宽容

    一个暴怒的男人将一个开车不太规范的女人打了一顿,当女司机开车长期不守规矩被暴光,人们又找到了一些女司机的“花边”,舆论开始一边倒,说女司机欠揍,甚至有人认为连她家人都该打。

    房龙先生的《宽容》看起来是宗教进化史,也是一部西方宽容发展史。房龙先生在书的结尾悲观地认为要实现宽容或许要等一

  • 不一样的知识产权

    若干年前我在某大学讲座:题目叫《不一样的知识产权》,提出要多维度看知识产权,不要局限于法律。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眼里知识产权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在法律界知识产权归结为一个“权”字,界定为“权利”。这个权利实在不令人喜欢,要先交“保护费”,

  • 从稿酬谈著作权保护

    前不久我写过一篇文章《对著作权尊重比保护重要》,本人认为对著作权的尊重比保护更加重要。对著作权是不是尊重,从支付给作者的报酬可以看出来。

    任何一个制度像生物一样都会进化,不可能一成不变,著作权制度经历几百年的进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著作权法》教科书说著作权制度几百年前起源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