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文/溪水一石

    盛夏的一天 ,正逢周末,在一中教书的发小邀我回老家看看,正为酷暑难耐而焦躁的我,便忙答应搭他顺风车回趟位于什字塬的老家——丁家沟。车子顺泾渗路飞驰,没过半小时就到了公路边兄弟家的门前。尽管交通便利,可我每年仅回去两三次,是为了在父母亲坟头烧几张纸钱。自打父母亲

  • 我的青海之旅

    文 /溪水一石

    A.八月将尽,掐指一算,在兰州呆了近三个月。这天兄弟说:“你们上来也没个好去处,兰州就这么个地方,值得去的以前都去过了,现在地铁1号线没竣工,2号线又开始建设,到处堵车,出行不便,加之天热,给你们报了个团,到青海去看看”。到青海旅游,还是因了儿子在8月上旬休假和

  • 唯有叹息说林合

    文/溪水一石

    看到文具店卖的塑料书套,我就想起上小学时林合帮我包书的情景。每学期开学领到新书,我总会轻轻装入书包带回家,买张牛皮纸给新书包上外套。刚开始包书,总是包不好,不是这边长了就是那边斜了,稍不注意还会脱落,有时还会把买来的牛皮纸浪费掉。为省事,我就找邻居林合帮我包。后

  • 藏在窑缝的地契

    文/溪水一石

    无事早为人,天旱改水道;宁肯自己亏,不把良心欺;与人为善自己方便;听人劝心不贪,早晚有个好报还。诸如此类的为人处世顺口溜,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时不时念叨着,稍懂点事后,那意思多少也就能理解一点。

    说这些,是因为前几天回老家,顺便去了小时候居住过的老窑庄处

  • 今朝悔意年少事

    文/溪水一石

    今天晚上去医院探望住院的亲戚,在护办室的记录牌上,一个熟悉的名字进入眼帘。难道他也住院?问了护士,确证就是我的同村乡邻-----成。

    上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侄子结婚典礼现场。当我给来宾逐个敬酒的时候,看到别人正在吃喝说笑而他却端坐着抽烟。论辈分,他比我高一辈,

  • 不穿行头的乡村角儿

    文/溪水一石

    在灵台县城西南有个叫蒲窝的乡,那里曾是汉光武刘秀逃难避祸的地方,至今民间传说甚多。过去虽说离县城不远,但因交通闭塞,那里的人常翻山跨沟去紧邻的陕西麟游、凤翔的乡镇赶集。离得近了,生产生活习俗也就基本相同,这乡民的兴趣爱好大都是闲了爱吼几声秦腔。这一吼,联动了

  • 中台山上九头柳

    文/溪水一石

    常登荆山,不论是从前山还是后山,每次都要上到荆山顶,沿盘山水泥路一圈,往返大约一个小时。那天傍晚,走到山顶转弯折回的地方时,朋友建议继续北上,我们便顺山脊沿着砂石路往上走二百多米,忽然看见路旁有株参天巨柳,树冠是由九支直径半米粗的分支组成,斜伸天空,树梢弯曲朝下

  • 陇原男儿有血性 国难当头去从戎

    热血浸染湘乡地 英名永留史册中

    ——题记

    魂 绕 丽 山

    ——纪念灵台籍抗日勇士杜国祯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电影《浴血晋西北》在主人公高永祥烈士的家乡灵台县星火乡完成了拍摄。一时间在灵台大地再次

  • 田园生活成奢望

    文/溪水一石

    久居县城,对我来说每天户外运动最多也就是下午爬回荆山亦或沿达溪河边溜达一圈;这天与栏目组的小柳,搭乘李师车来到独店镇的秋射村,拜谒令后世景仰的《国语》《左传》编撰者左丘明墓。回来时路过秋射村民小康住宅区,司机李师的父母住在这里。在二位老人的邀约下,我们步行十多米

  • 我在文庙外徘徊

    文/溪水一石

    夏的门扉刚刚敲开,文庙前的那几株古柏在经过了又一个春的抚慰后,又恢复了她的勃勃生机变得更加苍翠,绿荫遮天蔽日;阳光在鸟鸣声中渐渐热烈起来,文庙内外也变得热烈起来。内有书声琅琅,外有香火缭绕,就连附近那些平日里冷清的小卖部也生意红火了起来。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来在这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