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化了,胃口也挑肥拣瘦了。
早些年,我们在农村劳动的时候是天天想吃大米和白面,现在却一个劲地老想吃小米干饭,小米粥,小米水饭,喝小米米汤…….想起来就有点流口水啊。馋啊——人的眼睛有审美疲劳,难道胃也有嗅觉疲劳吗!
小米是谷子碾出来的米。过去在生产队的时候,谷子种植的比较多,农户的口粮分
2014-01-13 07:17一座小城,古香古色。
一座小城,海内外闻名。
这就是萧红的故乡呼兰城。
呼兰,养育了三十年代著名东北女作家萧红。
呼兰,因为有了萧红的一部《呼兰河传》而蜚声。
人们誉赞哈尔滨是天鹅项下的一颗珍珠。呼兰,就是镶嵌在珍珠旁的一颗绿色的翡翠,它古老,神奇,娇美,艳丽……
呼兰因呼兰
2014-01-11 07:54东北的五 、六月份,乡下一切都是绿的,绿得秀色可餐。绿的山,绿的水,绿的大榆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一场春雨过后,榆树钱就挂满了树枝,一片挨一片挤在一起,一嘟噜一嘟噜的,压得榆树枝都弯了,在阳光的照射下,象一串串串起来的钱币,煞是好看,特“希罕”人的。
我们村子那时候街前屋后树很多,大多都是榆树,
2014-01-09 08:57好多年没有吃到家乡的山野菜柳蒿芽了。每当想起来,那种淡淡的清香味还在口中——
东北的大地进入五、六月份,山青了,水绿了,花开了,鸟叫了……这个季节也到了挖柳蒿芽吃的时候了。
柳蒿芽——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和其他山野菜不同,小的时候是菜,长大就是蒿子了。它的叶如柳树的叶子,却又不像柳叶子,它
2014-01-07 09:02这里的雪温馨,每一片都充满灵气。
这里的冰晶莹,每一块都闪烁霓虹。
哈尔滨,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北方城市。
哈尔滨,一个冰雪雕塑出浪漫和神奇的城市。
秋去冬来,当芳菲的落叶刚刚离去,西北风就夹带着雪花,悄然而至地来到这个城市。索非亚教堂戴上了白帽子,亮晶晶;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穿上了雪衣
2014-01-03 21:01现在的生活好了,没有啥想吃的了。大家到了饭店吃饭,菜单你推给我,我推给你,谁也点不出来愿意吃的菜,问谁,都是一句话:随便。在家做饭,天天不知道做什么好。啥也不愁了,吃饭倒犯愁了。
昨天晚饭前,又犯愁吃什么了,研究了半天,妻最后决定,吃我做的拿手饭:疙瘩汤。
我小的时候住在农村,那阵子家家生活
2014-01-02 21:30年龄越大越怀旧,每当夜深人静,陈年往事总是历历在目,久久地萦绕在脑海中。有多少次我又依偎在父亲的身边,陶醉在父爱的幸福之中。
我十二岁失去了母亲,唯有了父爱。父亲是“半拉子”庄稼人,用农村的话说就是不纯粹务农的。父亲从小练就了编炕席的手艺,在当地十里八乡很有名气。他编的炕席密实,不起刺,冬天炕谷
2014-01-01 12:28头顶星星,身披月光,在露天地看电影,那情景现在想起来还挺爽!
看露天电影是我小时候最幸福的事。那阵子农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唯一的就是看露天电影,一年也看不上几次,是县里下乡巡回放映的。村里来了电影,大家像过年一样高兴,特别是小孩子们,那兴奋劲就甭提了,到现在我还没有掌握形容它的语言。
看
2013-12-31 06:59“车轱辘菜,叶儿圆,踩不死压不烂……..”这是我们小时候唱的歌谣。在农村里上山干活,走在土路上,看见路上路边最多的是车轱辘菜。它春天是绿油油的叶子,夏天在叶子中间长出向上擎着的纤细的小穗儿,到了秋天就开始打籽了。从春到秋,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相传当年汉将马武领兵伐匈奴,不料兵败被困,军
2013-12-30 13:19晚饭后,总要到小区林荫道上走几圈,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真的好惬意。
今天,刚出单元门口,一个非常熟悉出现身影在面前。我快走几步,他也好像有点认识我,目目相望,我们两个人都看楞了。过了好半天,他一把拉住我的手:“老领导,怎么在这里见到了你,我是……”我还是想不起来。“我是莲花村的“国舅”啊….。
2013-12-30 07:42-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