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东北这嘎嗒有这样的顺口溜:“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露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听我慢慢道来!——题记
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一年四季极致分明,春绿,夏红、秋黄、冬白,绝不含糊。本文的题目限制,咱就单说冬天吧。
南方的热空气刮到山海关就被长城挡住了,越往北温度越低,天
2014-03-22 17:01咱们东北这嘎嗒有这样的顺口溜:“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露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听我慢慢道来!——题记
“反穿皮袄毛朝外”——这是东北“四大怪”中又一怪。在很早以前的东北地区是独有的“风景”。
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开发相对较晚,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狩猎,
2014-03-19 14:36咱们东北这嘎嗒有这样的顺口溜:“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露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听我慢慢道来!——题记
“养活孩子吊起来!”是东北“四大怪”的其中一怪。大家不要担心把孩子“吊”起来,此怪其实也不怪,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把孩子放在“悠车子”里,让孩子好好地睡觉。
悠车子悠小
2014-03-17 13:16咱们东北这嘎嗒有这样的顺口溜:“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露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听我慢慢道来 ! ——题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风俗。风俗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和习性外在反映。风俗的形成和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有关。在咱们东北这嘎嗒就有这样的顺口溜:
2014-03-15 08:19农村的住房,反映了农村的变化,透视出时代的变迁,农民思想的变化和追求。
文化大革命前,农村的房子是“土坯房,纸糊的墙,南北炕,住的是爹和娘”。
那阵子,农村困难啊,房子有的是土坯砌的,有的是“拉禾辩”垒的。一个村子里有住房的户占少数,绝大部分农民租房住,确切一点说是租炕住。农村房子都是东西屋
2014-03-12 15:50我是在《中国散文网》读她散文熟悉她的。后来知道她也是黑土地出生的人,更感到很亲切,自然而然就格外注意她的文章。得知她的散文《生命的足迹》结集成书,更是无比高兴。她让我在书的前面写上几句话,所以,几天来,一直在在电脑前读她的散文,每一篇散文都如一缕缕春风拂面,痛快淋漓,似嚼甘蔗一样,越品越有味道。{p
2014-03-09 16:05一个菜品,吃了一辈子,不腻,不厌,不烦。
一件小事,记了一辈子,感动,感激,感慨。,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要回老家去祭奠父母。今年的清明节还没有到,妻就早早地嘱咐告诉我,管老家亲戚要几斤黄豆,生黄豆芽吃。年年如此这样地唠叨,几乎已经成为了习惯。
俺东北这个地方,冬季漫长,过去的年月,没有塑
2014-03-08 21:10有一首歌曲,老辈的人都会唱,唱的时候大家都热泪盈眶。
有一个信仰,凝聚着力量,令多少血气方刚,燃烧青春与理想。
“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这首歌在六、七十年代脍炙人口,几乎农村里每个人都会唱。童年的记忆是烙下的印,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能哼哼出几句歌词,生产队开大会的情
2014-03-07 06:39草儿把枯叶拱掉
伸开倦缩一季的腰
蚂蚱活了
练着三级跳
青蛙醒了
蹦着胖胖的脚
/// ///
风儿给树披上小绿袄
“毛毛狗”抱着树梢
腆着分娩的大肚子
山雀大叫着:
“大嫂,大嫂……”
白絮满天飘
/// ///
谁家燕儿衔泥草
2014-03-05 12:14正月十五给祖坟送灯,是老辈人留下来的风俗,也是相当有讲究的规矩。每年到这天,听见外面连绵不断的鞭炮声,心早就飞回到老家,禁不住泪眼朦胧。这是亲情的呼唤,是乡土的眷念,是心灵的归宿。
我的老家离城市很远,过去回家一趟,需要坐火车换汽车,改乘马车,才能到屯里,祖坟离屯子还有八里多地,下雪或者下雨,还
2014-03-03 14:29-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