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北这地方,农家大酱是每家一日三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常吃菜,特别是到了青黄不接的冬、春两个季节,是最难捱的苦春头子的时候,没有别的青菜下饭,炸点鸡蛋酱,辣椒酱,弄点存储的毛葱、大葱、萝卜啥的.吃起饭来就格外香甜!大酱,是农村人一顿也不能少的下饭菜。

    我在城市里住了几十年,即使是现在,家里仍然保持着

  • 在东北的农村里,过去有锅碗瓢盆弹奏曲,也有鸡鸭鹅狗牛嘶马叫协奏曲,还有家家户户棒槌棰出来的交响曲。

    每年的农历七,八月间,乡村里骄阳似火,花红柳绿,蛙鸣蛐叫,在这自然和人相处的和谐画面里,此起彼伏地棒槌声从农家小院传出,响彻在整个村庄里。多少年过去了,这棒槌声回荡在我的记忆里、捶在我的心坎上,留

  • 一种音乐,因为喜庆而动人心弦。一种舞蹈,因为简单而流传久远。锣和鼓敲出盛世佳节,绸加扇舞热冬天的雪。这就是男女会扭,老少喜欢的东北大秧歌。

    早些年,农村到了冬天的季节,农民们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活计不多,除了睡觉,就是走东家去西家串门唠家常,再就是看个纸牌,用扑克撸个“大点”什么的,大多数人是

  •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杀年猪”。这是早些年,农村里哄小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 进入腊月门以后,农村除了婚丧嫁娶外,最大的事就是各家杀年猪了。

    杀年猪的头天晚上,妇女们是最忙的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切酸菜,酸菜要切得多,烀猪肉烩菜用。乡下里人家人口多,都是用做饭大锅,切酸菜基本都忙活到后半夜。男

  • 昨夜谁偷春

    洒下一地银

    寻找看履迹

    原是天上人

  • 黑龙江的冬天,北风凛冽,天寒地冻,巍巍丛山披银装,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

    友人来哈尔滨,尽地主之谊最好的安排是看冰滑雪。

    天刚麻麻亮,友人和我就早早地坐进了开往亚布力滑雪旅游大客车。“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我在旅游的时候没有这个习惯,最惬意的时候就是坐长途大客车看一路上的风景。当车行驶在高速路

  • 清晨,松花江还甜甜地睡在梦中,太阳岛就被天上派下来的化妆师给素描起来。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

    雾凇里的太阳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到太阳岛,驻足在松花江边,船停泊,水凝冰,虽然没有夏日里的莺歌燕舞,百花盛开,沿江望去,却是不可多得的冬日美景。堤岸上一排排整齐而高大的柳枝上挂满了白

  • 北方的冬季很冷很冷,太阳也被冻得缩手缩脚,早早地跑了,昼短夜长,到了下午四点多钟,哈尔滨的天就黑了下来,让人如痴如醉的夜晚便开始了。

    在灯光下办公,在灯光下挤公交,在灯光下接孩子…….很多很多的工作都是在寒冷的灯光下进行,哈尔滨冬天里的七彩灯光是星球上最美的风景区。

    哈尔滨的冰雪谜人,哈尔滨

  • 撕烂云的碎片

    洒向无垠山脉

    撵走了水的旖旎

    空留下寂孤的船

    又到十月的冬寒

    思念在季节转换

    如今,飘下的——

    是再一次约春的请柬

  • “王大妈,李二嫂,南山地里摘豆角,三把两把没摘(liao)了,拎着裤子往家跑,进屋生个大胖小……。”这是我们乡下的童谣,说的是妇女们在地里摘豆角情景。现在想起来,又好像看见了乡里乡亲们那熟悉的身影。

    豆角,在过去农村里是老百姓夏天吃的主要菜品之一。家家户户的妇女们做最拿手的菜就是是土豆炖豆角。八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