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了一张鹭鸶站在牛背上小憩的黑白风景照。不清楚这照片拍摄于何时何地?但那老牛与白鹭和谐相伴的宁静画面,却在我联翩的浮想中栩栩如生了起来。
鹭鸶,在我故乡一带有好多种称呼;白鹭、鸶鸟、雪客、舂锄。在这些别称中,我老家村里的人,都习惯把鹭鸶叫做‘雪客’。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文气的
2017-02-26 18:12去农村亲戚家拜年,趁主人在准备饭菜时,我乐意去他家的厨房看看。我喜欢那种热气蒸腾,饭菜飘香的气氛。有时候,气氛就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亲戚家的厨房气氛,会让我自然联想起老家的厨房情景来。
虽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家古宅,如今早已破旧得无人居住。但,在我的忆念中,那曾经的厨房气氛
2017-02-11 21:00那天下午,阴雨连绵,我和同事驾车从温州返杭,途径永嘉路段时,不经意间看到了写有‘茶园坑- 10KM’字样的赭色路牌。我俩望文生义地猜想;茶园坑,该是具有茶园特色的地方,去那里买茶叶,或许会很便宜。于是,我们当下决定去这处名称好听的地方看看。
驾车进入岔道后,渐渐地,前面的道路变得狭窄崎岖起来,只
2017-01-28 17:07今天是元旦。
早上起床后,我拉开窗帘,瞬间,耀眼阳光就涌满了房间。辉煌的霞光使我的心情也随之热烈起来。“啊!春天来啦……” 我自言自语地抒发起来。“有没有搞错?现在还是冬天好不好!”妻在边上揶揄我,接着又加了一句“没感觉今天有元旦的气氛呀。” 我听了似乎有些感触,但又说不出所以然出来。我问妻;“
2017-01-01 17:30近些日子,每到凌晨两三点我常会醒来,一时又难返梦乡,于是,轻轻走进书房,仰靠在椅子上,什么书都不看,只是静静地聆听夜半时分发出的种种声响,默想那些记忆中的夜半之声,倒也不失为一种修心养性的方法。
可惜的是,如今的夜半之声,已很少有往昔那种怡人的意境了。寻常入耳的,多是夜行车急驶而过的喧嚣,或是夜
2016-10-23 21:24读丰子恺的随笔《吃酒》,有人感受老庄,有人领会佛释。但,我却记住了在西湖边钓虾的酒徒。“每见一位中年男子,蹲在岸上,向湖边垂钓。他钓的不是鱼,而是虾。钓钩上装一粒饭米,挂在岸石边。一会儿拉起钓线来,就有很大一只虾。其人把它关在一个瓶子里。于是再装上饭米,又放下去钓。等钓得了三四只大虾,他就把瓶子藏入
2016-09-05 15:49弟弟问我是否还记得那些挑水吃的日子,真是个奇怪问题,我怎么会忘呢?反过来,我问他;“哪一年?我们不用再挑水吃了。”弟弟摸摸后脑勺说;“好像……哦……记不清了。”其实,我也记不得了,但我俩都清楚记得那个挑水吃的年代,记得好多挑水方面的陈年往事。
老家所在的小镇靠着钱塘江支流浦阳江,小镇取名‘临浦’
2016-08-20 20:24十多年前,我初读董桥的书,感觉他笔下的人与事,离我熟悉的生活非常遥远。他那种落寂贵族怅然冷雨的笔调,使我的心情也蒙上了一层黄昏色。因此,在那时,读他的书,我都是随意翻阅几篇就放进了书架,很少有通读的。如果没有那次“你一定要读董桥”与“你一定要少读董桥”的争论,我几乎已忘记了自己还收藏着几本董桥的文集
2016-07-16 20:51那天,我从苏北回萧山,一路上,大雨阵阵,细雨绵绵,我并不讨厌下雨,相反,还十分享受在雨中行车时的那种感觉。我觉得;在迷漫的雨雾里,驾者,就会少一些浮躁,少一点骄纵;风景,就会多一份含蓄,多一些清丽。
下午,当车过江都时,小雨暂息,极目乡野,清新爽人。我欣喜地发现;在乡道右侧有一处竹篱柴扉,正幽幽
2016-07-03 15:42八十年代末,我读过一篇微型小说。篇名已记不清了,大概是《交会的目光》吧?故事写得十分优美,也非常惆怅。初夏,正午,一对相向而行的绿皮火车,同时暂停在江南小站交会。南下的列车里,有位文学青年‘我’正倚窗注视着对面那趟北上的列车。蓦然,他惊喜地发现,在那列火车相同位置的车厢里,有位姑娘,也正在注视着他倚
2016-06-18 21:46-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