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起来,门外响起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我开门一看,是乡下的一位亲戚给我送来了一大瓶油菜油。他喃喃地说:“自产的,您们城里人多吃这些植物油好……”我接过他送来的油菜油,打开一看,香喷喷,清纯透亮。我的思绪陡然一下越过崇山峻岭回到乡下的老家——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是呀。乡下老家那地方油菜年年种,油菜花年年
2014-01-14 07:34远在山里的家乡,就是乡亲们用浓笔重彩描出来的一幅幅画,光鲜夺目,牢牢地贴在我的记忆里,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
——题记
“寨码头”
我们山里寨子的寨边、寨中或寨头寨尾的当道口,有那么一处处空余的地方,山里人叫“寨码头”。
寨码头不行船,不跑马,就那么一处平坦坦的岩坪,就那么几块牢
2014-01-10 22:25时间如同山里的红磨岩把一切都磨溶了,唯独让我忘不了的是山里家乡的日子和故事,就是山里的一汪春水,一棵绿树,一株青草,一地庄稼,一缕秋阳,一场白雪,总是在我记忆的原野上浮现和摇曳……
阿 旺
阿旺天生和绿竹有缘,那年,他从娘肚子里降生来到人间的时节,那山里的竹林里一夜间就冒出了满地嫩嫩的竹笋,
2014-01-10 11:16那地方富有灵气,懂人性,走进那地方,人们便是踏实的,也是凄美的,更是收获的,这里,春天盛开奇艳无比的鲜花;夏日吹来凉爽无比的微风;秋天挂满沉甸甸的果实;冬夜飘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里是人生的缩写,心灵的释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无怨无悔的似水年华。
一个转身,情感就像一池开闸的春水;一个转身,或许就是
2014-01-05 19:33苗乡打糍粑
我们苗乡,家家户户少不了要有一幅粑槽。
苗乡人,一年四季打糍粑,吃糍粑的机会可多啦。接亲嫁女打的“陪亲粑”,男方到女方过礼打的“定亲粑”,新娘回娘家打的“祝福粑”,竖新房子打的“上梁粑:清明打的“祭坟粑”,重阳打的“九月粑”,连安葬老父老母也要打“送终粑”……由此,苗乡粑槽一年到
2014-01-05 15:19在我们乡下的乡野,那秋收秋割前的田坝里,像铺了一地金一地银多彩、耀眼、闪亮、夺目,殷实、诱人。秋收秋割的季节到了,人们把田里的稻谷割下收净后,紧接着把稻草有序地捆将起来,一把一把的、齐刷刷的摊晒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味。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抽空回一趟乡下老家。走在熟悉的乡野上,我看到摊晒在秋野
2014-01-03 11:35这是一处山间僻嚷,在大山深处。我来来往往去过好多回,没去过的人想不到这里会座落着一个很不起眼的山寨。
好多年前的时候,假如要去这个山寨,得走一条长长的盘山的山路,远远的望去,宛如一条屈曲爬行的蛇,在山间蠢蠢欲动。路很陡,弯弯曲曲从山脚盘上去,一路上绕来绕去的,快要进入山寨边时,一眼就看到村口上有
2013-12-31 08:32我从小生长在山里,自然对山泉分外钟情,我们山中的山泉水非止一脉,于山前山后,于山左山右,于草丛石缝间,几乎无处不涌、细细而流,潺潺而鸣。山间林密,隐在其中,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真是不可多得。那一股股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叮叮咚咚声如同孩子银铃般的笑语。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透着一股透亮
2013-12-30 13:22两年前,一个野菊花开的季节,我走了一趟丽江,走那里我是为游览 玉龙雪山而去的。
去之前,我有意查阅了元代诗人李京所写的一首赞美玉龙山的诗:“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足盘厚地背擎天,衡华真成两丘垤。” 品读这朗朗上口的诗句,更激起我前往的欲望,玉龙雪山,真是令我神往。
头天夜宿昆明,次
2013-12-28 00:00在我们乡下的山里,山连山,坡连坡,满山满坡的树,满眼满目的绿。这里,山多树多鸟也多,有能叫出鸟名来的和叫不出名儿的,人们长年能听到各种各样的鸟鸣声。
乡亲们说,在山里,常听到鸟鸣声是一种享受。
在这些能叫出名儿的鸟中,有喜鹊、竹鸡,画眉、麻雀、野鸡、锦鸡、斑鸠、阳雀、布谷鸟等。那些叫不出名儿
2013-12-20 21:55-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