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晨雾

    一首顶天立地的朦胧诗

    渺渺茫茫的意境

    看不清历史的远近

    乃至现实的深浅

    只能直面寻味再三

    是在暗示天寒地冻即将来临

    还是预告春风柳枝已经不远

    值得坚信的是

    存在必有存在的内涵

  • 自有清茶一杯

    毋需香烟提神,何必老酒陶醉,自有清茶一杯。

    不读茶经,不上茶肆,不讲究红茶绿茶什么乌龙茅尖。普普通通的玻璃杯里装的,多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妇采自山野焙制于泥灶的土茶叶。

    黎明即起。衣一披,脸一洗,头等大事便是端起茶杯,撮入茶叶,冲上开水。满盈盈热腾腾的杯子一置于案头,要读

  • 雾霾的日子

    终于可以把门窗打开了,请新鲜的空气进来,把浑浊的空气赶走。大院里绿树的枝叶轻轻摇动了,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了。天空格外湛蓝,旭日格外耀眼,公园格外亮丽,健身活动的人们更富活力。——日子终于回归明朗而清新。

    一切都是北风帮的忙。人们对于雾霾简直束手无策。在这样不见雨雪的冬日,要不是

  • 月圆中秋

    一颗最闪亮的星辰,最先跳上湛蓝的夜空,随之点亮了漫天星斗。

    最先最亮的星辰随之缓缓伸出两臂向上期盼一种美好的愿景,

    那优美的造型彷佛一叶银色小船轻轻荡漾在茫茫碧海。

    银色的小船渐渐装满了闪闪的银光,

    终于,圆满成一轮皎洁的明月。

    一轮明月及其整个加工过程,随同嫦娥翩

  • 夏天的童话

    那里的青山环绕绿水,绿水环绕村庄;那里的房屋粉墙黛瓦,农田满眼翠绿;那里的水流透明而生动,穿越村庄的渊沟歌声淙淙,环村的溪流笑语哗哗……

    那时候我还不到十岁,成天光背赤脚,只留一条短裤。仅仅在出门干活时才不得不听母亲的话穿上厚厚的家织土布衫,仅仅在夜晚才不得不洗了脚套上那木拖,嘀

  • 端午节

    端午节从粽子的香味里悠悠飘过来。

    从古老古老的四月就早早的飘过来。这一飘就是一种提醒。其实华夏百姓何须这样的提醒。粽子的香味本是与生俱来。提醒只是一种例行的程序,不提醒也依旧会在他们的心灵生发香味。

    端午节从家家户户的门前姗姗走过来。

    给家家户户的门口插上艾叶、菖蒲和紫苏,给

  • 第一声“妈”

    一朵鲜花欢蹦乱跳在阳光的怀抱——

    你吻,我亲,早已不见了废墟下奄奄一息的黑影。

    这会儿,突然响响亮亮喊出一声:“妈!”

    ——就是这一声,让母亲付出了多少等待又获得了多少欣慰!

    笑声沸腾,掌声雷鸣,满屋子亮丽的,尽是生命的光彩……

    “要是他亲妈听见该多好……”{p

  • “5.12”碑刻

    2008年5月12日这一页中国历史,应当铭刻在五岳和昆仑的巨崖上。最简明的表述,只需两个符号——

    伸出的手指

    瓦砾中颤抖着伸出的手指,

    泥石里痉挛着伸出的手指,

    水泥板下挣扎着伸出的手指……

    ——一个个废墟中伸出的手指,都是生命不屈的闪光。

    天昏地暗,山

  • 遥 祭

    ——为“5.12”四川地震罹难同胞

    (1)

    双手高举一杯酒,我以我们民族传统的方式,

    遥祭你们——

    我的罹难同胞……

    (2)

    5月的中华大地,本是阳光、鲜花、鸟语;本是麦浪、秧苗、歌声……

    岂料刹那之间——

    “天府之国”地裂山崩,乡村塌成瓦砾,城市夷为平

  • 翻开看看

    翻开我这本散文诗集看看吧,不妨先从侧面着眼。

    看看,像不像两叶春天新绿的舒展?

    ——闻一闻,有没有清新的气息丝丝沁心而来?该是一种乡土的风味,亲切而温馨,而且会滋润得久远;更是一种勃发的青春,让你的青春更青春,甚至让我的衰老也禁不住青春。

    再看看,像不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注视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