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鹅”
——读史写意之二
一撇,一横,一斜钩……
或放,或收,或凝铸,或狂舞……
一身气力注入一管八寸狼毫,白纸黑字便永远生动一种神魂。
猛抬头,岂料过去了大半辈子!
既然人的生命只是俯仰之间,便以一生的力度写好这个“鹅”字。
既然人的一生不止是自己的存在,便邀少
2013-04-07 15:59西施是水
——读史写意之一
一朵水中的桃花。
粉面,红唇,皓齿,乃至葱指青丝,
水一样的柔和肢体,水一样的光洁肌肤……
你是流水柔柔。
从水畔生长,在水中浣纱,乃至于水底归宿……
你是柔柔流水。
你只是流水柔柔。
“上善若水”乎?走出浣纱溪是不能不为人所用。既可以
2013-04-07 15:57一棵树的意蕴
离别家乡多年的老画家回来了。村人感到意外,我不意外。
老画家回来只做一件事——画画。村人不明白,我明白。
老画家成天只画村口这棵老樟树。村人不理解,我理解。
老樟树上枝已经枯萎,只剩根脚还绿着一些枝叶。村人看不懂,我能看懂——
枯枝是他家屋顶袅袅飘升的炊烟;
更
2013-04-07 15:54一支燃烧的蜡烛
——独处之三
这就是生命的形态和本质。
生命自由自在的燃烧总是舒展而生动,而对自己内心的体验则更是光彩纷呈。
卢梭在巴黎郊外小径的随意散步,所以要不时停下脚步凝神于绿茵茵的草地,就是在体验生命存在的喜悦……
人生需要观察一切,思考一切,可更重要的,还得在燃烧自己中
2013-03-30 16:55一尊思想者的塑像
——独处之二
一种罗丹塑造的“思想者”姿态。
一种老子和庄子的风度:一生总是在洞察与思索天、地、生 、人。
当然,思想,并不讲究自己的造型。
往椅背上一靠,看手头一杯清茶幽香袅袅上升,世事缓缓化解下沉,便有心境宁静而明净。
在沙发上一躺,闭眼聆听小提琴声轻轻
2013-03-30 16:53一棵宁静的松树
——独处之一
一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神情。
没有必要寻觅世外桃源,立足何处并不重要。只要在晨风中舒展枝叶,于水土间呼吸清新气息,只要对天地人世有所观察,便能焕发自己的精神。
于是,德富芦花和普里什文常常走出家门行走于山水田野;梭罗便在瓦尔登湖畔自由自在
2013-03-30 16:51山林遇雨
傍晚游览东山森林公园。兴致勃勃登上第一座山峰之时,突然有水滴落到头上。正猜疑是不是树叶的恩赐,不想水滴越来越密集,天色越来越浓黑,我这才感觉遭遇大雨了。可是我没带一件雨具,也不见有路亭可躲避;纵有满山的树林全都帮不上忙,所有的家人和亲朋好友谁也救不了我。此时的我,已是孤零零处于浓浓黑暗
2013-03-30 16:49两只碗
一只颤抖的黑陶碗伸进我家门口。
常常是炊烟刚刚消逝,门口便有蓬头垢面的老妇人站着。母亲就会毫不迟疑吩咐我,我便开锅装半碗吃的递了出去……
——今日,我和小孙女手拉手走在街头,想不到,眼前会忽然闪过我的童年岁月。
更想不到,一转身,路边席地盘腿而坐一年轻尼姑,光头,法衣,一手木
2013-03-29 06:50暮 色
粗略一望,是暮色浓浓从山坞漫过来,漫过来。
留神细看,却有一个挑箩担的人影匆匆走在浓黑的前面……
这就让我说不清了:究竟是暮色在渐渐吞噬这个挑担的人影,还是这挑担的人影在引领暮色的弥漫?
总之,此时挑担的人影并未被浓黑吞噬,可他身后的满山桃林却难以逃脱浓重的夜色。
我不曾
2013-03-29 06:48里外一窗绿
车子已响起告别山坡校园翠绿的笛声,
老同事匆匆赶来送我一盆水灵灵的吊兰。
从此,别人进入梦乡,惟我徘徊阳台。
明月情深,伴我相守窗口一份翠绿……
翠绿自有声音。一个声音迸发一种力量,
一叶叶新的生命便常常惊喜了我的日子。
于是,长长的日子,总是里外一窗绿。
2013-03-28 13:14-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