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石,撅立在老家院子当中,与其说院子已经有些名不符实了。因为,老院已经荡然无存全部变成农田了,就连儿时老宅的残垣断壁也难寻得一丝踪迹了。可是,拴马石却奇迹般保留下来,尽管风剥岁蚀,满目疮痍,斑驳陆离,仍然决绝伫立,孤独守望远方的样子,心一紧一紧的生疼。
拴马石,是爷爷的拴马石。爷爷说:哪代立的
2015-01-26 12:40(wangshangtupian )
土狗艾拉是居住在乡下的侄子家里养的一只狗,脊梁黑色,肚皮与脸部黄色,说实话,他不是那种纯种的科尔沁草原上蒙古狗,是与狼狗杂交的后代。个头高大,威猛,高粱茬耳朵总是竖立着,特有精神。我每年清明祭祖回老家,都要在侄子那里落脚,带上工具,才去墓地祭扫坟墓,给老人上
2014-11-25 10:59家乡的山里红熟了
· 包国卿·
家乡的山里红熟了,一嘟噜,一串串挑在枝头,摇荡在风中,红宝石般的果实形同镶珠嵌玉,颗颗珠粒饱满,红得透亮,红得发紫,顺着坨冈一直红到坨坡,那红彤彤色彩染红了大漠,染红了天空,染得漫山遍野红红火火,沸沸洋洋,犹如除夕高举的年灯,红得诱人,红得相思,红得让人从心里
2014-11-21 09:39八月,时序更替,草原进入秋天。旷野萧瑟,花落草黄。蝈蝈、知了们的咯咯、叽叽声,使原本空旷原野更加空茫、凄清。只有远处坨包上,一蓬一蓬的狼尾草随风摇曳,摇得心弦发颤,想起童年关于狼尾草的故事,顿生不可名状的痛感。
早年家居沙漠草原之中,记事起全家人一直生活得很清苦,没见过什么好日子。老爸细高挑的个
2014-10-12 20:28又逢中秋
摄影配文:包国卿
老院刚盘回草垛还散发野地的清香,不断从窗子飘进屋来。几只蛐蛐在草垛上下蹦跳、鸣唱着,一声一声如痴如醉,似乎依旧怀念散淡的秋野,搅得人心烦意乱的。仰头张望一轮秋月当空,不觉让人感奋起时令的飞快,中秋又到了。一家人走出屋子,院子中间摆起桌子、月饼,几代人开始过中秋节了
2014-09-08 16:14(tupianquziwangshang)
黑风岗的赤狐自从伙伴被张宝、秦发财、德福打死后变成了孤狐,天天围着村子四周焦躁不安的上下乱串,绝望不住的哀嚎,那声音很凄厉、就像人在哭一样揪心。尤其一到了半晚,孤零零爬上西坨冈上,对着一轮清寂的圆月仰天悲鸣,那种孤寂、无助、悲凉的样子,立刻让人心碎了八
2014-08-18 23:06这是一个世界上迄今很少还仍然延用着自己原始部落名称的特殊地域;
这是一个至今铮铮铁骨,不畏艰难,敢打敢拼的族群,靠着祖传桀骜不驯的气魄,在“三山六沙一分田”的浩瀚大漠中,建起一座瑰丽的海市蜃楼般新城池,这就是公元前13世纪蒙古崛起于大漠南北,相传成吉思汗成汗前两年,师征的乃蛮部。
子鼠年的秋
2014-07-28 07:51蒙古族有句谚语“人一生没走过的地方走三次,没见过的宝贝看三回”称这叫三生缘。在通辽市库伦旗我就侥幸见到了一种奇异的响石,耳边轻轻摇晃,便发出悦耳的声音,溪水一样流淌出来,撞击耳鼓,立即让你感觉冥冥之中一曲天籁之音贯耳,神荡魂驰了。
我见到这种库伦奇石,还是得益与库伦旗文联主席、青年版画家丰华之邀
2014-07-11 17:57沙榆,算得上北方沙漠中最值得敬重的植物了,一生风雨剥蚀屡历坎坷,疙疙瘩瘩,曲曲折折,可它却仍然顽强的生存着,不畏贫瘠,立源只在沙漠中,那种豁达勇敢,不屈不挠的意志品德让人类叹服,自惭形秽。
沙榆,大漠草原优秀的子孙,实在可称得上是沙漠的精神、沙漠的魂魄、沙漠的旗帜了。
我喜欢沙榆,喜欢它的精
2014-07-09 10:30800年前,那个蒙古草原的秋日,随着天空一行大雁南飞,成吉思汗就是从《蒙古秘史》中,从我眼前这条长长的额尔古纳河畔远征去了么,伫立潺潺流淌的河畔草地之上,我思绪万千……
许多个世纪之后,也许走的是同一条小路呢,也是秋天,我踏着先祖走出草原那条充满荆棘的小路回来了,冥冥中犹若带着某种托负,完成一种
2014-06-28 09:13-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