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猫回家了,走上迢迢无期的寻家之路,那个飘雪的深夜,熟悉的老宅敞开一扇门扉时,自己却冻成一座永久的雕像,让我的心滴血。
小黄猫回家了,小黄猫真的该回家了,因为它是一只非常热爱自己家的小黄猫。
小黄猫是乡下一位老大妈送的。小黄猫没有特殊的怪癖,温顺、腼腆、娇小,总是摆出无助的样子,看一眼让人
2020-04-18 21:24飞燕草,还在母亲牵着手剜野菜的年龄,在家乡的沙岗上、甸子里、河塘边,就见到过这种个子高挑,随风摇曳,开着串串蓝滢滢花蕾的植物,给人的感觉是清婉,似有淡淡忧怨,若即若离,看一眼让人心疼,于是也便在童年的记忆当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
其实,草原上各式各样的花是很多的,大凡给人的感觉就是美。诸如雍容华
2020-04-18 21:24六姨夫。在我的记忆中,不象小姨能说会道,有一张巧嘴。人老实、憨厚,甚至言语都有些木呐,可骨子里非常聪惠,心灵手巧。他编的花筐、逮鸟用的滚笼子、大年挂的转灯能拿中国的发明大奖。那奇妙的想象,巧夺天工的造艺让人叹为观止。
六姨夫人性格也特好,憨了吧唧,属于那种骑在脖子上都不说一句孬话的人。谁说长道短
2020-04-18 21:24春风乍过,满山遍野的紫花苜蓿开了,坠满紫色花蕾的枝杈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大漠沙岗一片香馨。
据当地老乡讲:这种花原产地并非这里,是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才将这种根茎发达、耐旱,含高蛋白的植物移植到科尔沁沙地,还成了当地农牧民制作青储饲料,发家致富,以及进行生态建设,防风固沙的重
2020-04-18 21:24炒米是蒙古人一种美食,也是每一户家庭里常备的便食,又是蒙古人招待客人白食和红食中白食牛奶、乌仁莫、黄油、奶豆腐、奶皮子的主要一品,蒙古人最爱吃的也就是它了。
炒米,是古代蒙古将士远征、游牧必备的食品。它易于携带,不腐、不烂。没有水的情况下可以干吃,还可以用牛奶、马奶、羊奶搅拌成食,巧妙解决了无水
2020-04-16 09:00十八天地是我童年的一段记忆,那是大集体时生产队社员们引以自豪的一块地。
春天播种时节,父辈们去十八天地刨茬子,梨地播种;夏天去十八天地铲耥;秋天去十八天地收获丰收成果,十八天地那是社员心中的一块圣地啊。迄今我仍记得提起十八天地时,流露于父辈们脸颊那种得意、自豪的神情,十八天地也就这样埋在我的记忆
2020-04-16 08:58东大厅子,村东的那个湖泊,不知道村民为啥这样称谓它的原因,我的家就在它的西岸上。
夏天,东大厅子湖光潋滟,满塘芦苇一碧万顷,微风拂煦叠荡起伏,水下青鱼亮脊,天空鸥鸟盘旋啼鸣,坐在家中土炕上隔着窗子就能听得见、看得着。小时爷爷常守着泥火盆嘴里叼着大烟袋絮叨:宝地啊!。这时也总能撩拨得全家沸沸洋洋,
2020-04-16 08:54那是一幅画、是一张网、是回眸的一笑,是关门前的一万次等待,那是心脏最生动的一跳。
乡村暮色啊,曾让人多少回留恋不舍,频频催泪回首,此恨绵绵无绝期。然而,青灯冷月也只换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释然,乡村暮色依旧隔在老屋的窗帘、帷幔之后,透出窗依旧农家大哥富足的窃喜,嫂子羞涩的红蕴。
乡村暮色
2020-03-06 20:33格布尔,汉语意为樱甩子,这在老辈子蒙古族家庭中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蒙古族家庭里身份最高者才可以享用,谁拥有了它那便是一家之主,权高位重身份的象征。格布尔悬挂的位置也特别讲究,大都挂在家庭最显著的位置上,好比皇帝的龙头拐杖,那就是令旗、权力、尊严,是一家之主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精神、信仰。蒙古族家
2020-03-02 11:54坨子里老牛车总在记忆的沟沟坎坎里摇晃,总也挪不出那儿时山崖半步来,吱妞、吱妞的声音又沉又重,心給轧的丝丝拉拉生痛。
梦里泥土房的窗户纸嘤嘤直响, 火盆旁奶奶的故事总是缭绕耳边,和着炊烟高高爬出删栏,意味绵长的从窗子向外游去,缭绕成一缕长长的眷恋,这时挑逗得远方孩子们直想早早回家,钻进妈妈怀抱中撒
2020-03-01 13:20-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