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缘
在来西北之前,我是极少喝茶的。家里的茶叶只有在客人来时才派上用场,平时是如娇女子一样被养在深闺的。
来到西北,才知喝茶是家常便饭,是随时随地都要喝的。男人们见了面,第一句话便是,来喝茶。邀朋友来家做客。也常以“有空来喝茶”作为客套语。这里每家都有自备的茶炉茶具,亲戚朋友来了第一件事便是
2016-06-19 15:51看张
以前,看雪小禅的一篇文章,文中说服装设计师张书林的妹妹爱看书,到什么程度,两天一本,而且一直如此。那时,简直不能相信。今天,买了张爱玲的《私语录》,一个下午就看了过半,还做了一些读书笔记,明天看完绝对没问题。才相信,世上的事,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喜欢了,自然无难事。
我从十七岁开始读
2016-06-19 15:49我觉得,我很小时便成熟了。成熟过早,也并非什么好事。它让我提前品尝了孤独的滋味。然后,漫长的一生,我都在与孤独为伍。在孤独这片海里,挣扎,沉浮,哭泣,欢笑。
我五岁上小学。像村上春树笔下的那些主人公,我孤独,敏感,独来独往,无亲朋,无故交,无姐妹,背景稀疏,人际关系单薄。这种感觉自上小学后,益发
2016-06-18 15:58【春夜枕边读今生】
本来是不喜胡兰成此人的,一直觉得他不仅小人而且薄情。如他自己所言: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可是看到他的《今生今世》,还是毫不犹豫的买下来。也许是因了张爱玲,想看看这个让她低到尘埃里的男子究竟有何魔力;也许是被华丽艳烈的封面与名字所吸引。今生今世,这样的字眼,总
2016-03-12 15:06在甘肃一呆就是六年,却从未去仔细端详过她。在我眼里,她只是一个质朴得近乎粗糙的农村妇人,毫无美感可言。可是,最近看的一部纪录片《河西走廊》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仿佛看到了那粗糙妇人裹在头巾里的一抹风情,那是大漠孤烟里的一缕亮色与诗意。
片子拍的实在好,格局大,有灵魂穿过的震撼。宏伟壮阔又有些苍凉的
2015-10-30 15:44喜欢乡村的集市。那种淳朴,随意,鲜明的热闹是城市的商场所没有的。
乡村的集市有浓浓的人情味。在那里,随时能遇见想遇见的人。三大姑八大姨,旧友,同窗,甚至是你最初春心萌动喜欢的那个人。
小时,最喜欢的事便是与母亲去赶集。记忆中的集市,永远是刮着风,尘土满天飞。北方的集镇永远是多风的。街两边的地
2015-10-29 11:05马路上人来车往,尘烟四起,再加上工程修路车单调尖锐的咔嗒声,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幸好有书。这样的环境里,幸好遇见安妮•弗朗索瓦。一个典型的书痴,书狂。
《读书年代》是弗朗索瓦五十年读书时光的回忆录。一份沉甸甸的美丽回忆,令人难以抗拒。我才读了两篇,便疯了,又拍桌子又拍腿,又是笑又是哭。这简直就是我
2015-10-28 17:33有些数字,会在心底记一辈子。比如,三十六。
她已经三十六岁了。三十六,是她上大学时的学号。那时,大家喊她三十六号。这个名字陪伴了她四年。后来,有人说起这个数字,她心里便会震一下。
有些人,有些物,也会记一辈子吧?
就像眼前这本书—— 《黑郁金香》。她整理旧物时才发现的。它躺在书柜的一个角
2015-10-28 16:09每次写到“少年”这个词,心便一下子年轻了十岁。眉梢眼角的皱纹,也好似热水中的茶叶,缓缓的舒展开来。一筋一脉,全透着清新,柔嫩。一如那些少年时光。
少年的时光,总显得过分漫长,一点不知珍惜。有一掷千金的豪气。现在想来,分分秒秒都惹人心疼。
少时,家门口有一所小学。里面栽满了桃树,梨树,杏树。每
2015-10-28 16:06人们一看这个题目就明白了,这不就是你么?
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读者心里的那朵玫瑰,白色如窗前明月光,红色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你开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去,却满心欢喜。
这两日,天气陡然转凉。在寒意弥漫的窗前,才想起,昨天是你去世整二十年的日子。常常,在寒意浸骨的日子想起你,在寂寞深夜的灯下想起
2015-09-23 16:10-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